大豆压榨行业要建立现代经营体系

从建国初期,中国大豆压榨行业就有了初步的规模,但是迅猛发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2000年中国入市后中国大豆压榨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机会。只用了20年时间,就建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产业链。大豆从种植业到物流、粮商、压榨商,再到贸易商、饲料厂,最终到养殖业,产业链很长,环节很多,对于行业的影响因素也特别多,产业链中所有环节都会影响压榨企业的经营。同时衍生关系也是越来越多。现在压榨业主要产品是蛋白,国内每年大豆进口量增长约10%,蛋白的需求量增长也在10%左右。但在蛋白需求中不光是豆粕,还有其他产品,这也会产生影响。如今,压榨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中国大豆压榨业如今成为开放最早,进口最多,国际化、金融化、市场化程度最高,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最快的产业。大豆压榨业和国际市场已经同步化,压榨规模、技术水平、装备能力基本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九三集团变化更大,运营模式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大豆压榨向经营、运营规模化转变。现在企业完全以压榨利润为运营模式,采购模式是用美国芝加哥期货,销售是大连期货市场的基差销售。产品的变化从数量,到品牌,再到营养。管理也同步变化着。2000年以前,在榨油厂厂长基本都是搞技术的。2008年以前,厂长是干财务搞管理的。2008年以后,企业老总基本上是搞运营、搞金融、搞期货的。

目前,豆油已经占到中国食用油总量的44%,食用油的产量也是越来越多。现在食用油的供给已经和大豆蛋白需求产生了不平衡,大豆蛋白需求每年增长在7%-8%,而油脂需求的增长在3%-4%,将来食用油的价格可能还要下滑。现在中国大豆贸易量已经达到了世界大豆贸易总量的65%。虽然今年中国大豆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五六百万吨,但是这个产量主要的供给方向是用于食品加工,用于压榨的很少。2016年,全年进口大豆是8323万吨,2017年预计进口超过9300万吨,进口的依存度达到90%以上。加工业产能过剩,企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上升,市场竞争力衰减的局面。

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史永革建议,要加快资源整合,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产融双驱,推动产业的升级。企业经营必须结合金融、期货、期权、汇率等工具,通过基差销售等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下一步要从横向扩张转向纵向深耕,要在多个环节当中去寻找能够多抗风险的多元化的利润点。压榨企业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大课题。企业要创新加工理念,建设安全智慧、节能环保的现代大豆经营体系,让市场竞争更完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