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麦市结构性矛盾加剧 农村创业网

国内麦价走势“普弱优强”

在麦市供需格局分化主导下,近期国内麦价走势整体呈现“普弱优强”态势,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加剧麦市结构性矛盾,也使得国内小麦购销主体“卖难”与“买难”格局并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2017年国内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等因素影响,持粮主体粮源出库积极性明显增强,粮源的同质化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流通市场的销售压力。

据市场监测,截至2月下旬,江苏连云港(5.93 +0.68%,买入)小麦收购价2580元/吨,安徽天长2560元/吨,河南永城2560~2580元/吨,山东单县2620~2640元/吨,河北永年2660~2680元/吨。2月24日,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竞价销售2014年江苏产小麦,起拍价2380元/吨(价格类型:车船板价),最高成交价2540元/吨,加价幅度达160元/吨,因小麦质量较好,市场主体竞抢异常激烈。

政策粮投放区域间失衡明显

国家临储小麦每周保持260万吨左右高位投放量,上年同期为110万~120万吨,但粮源投放区域主要集中于江苏、安徽及河南;而粮源供给偏紧的山东、河北投放量则明显不足。从投放粮源年份结构来看,仍以2014年产国家临储小麦为主,2015年产小麦虽成交情况较好,但投放数量有限。

据统计,截至2月下旬,2017年以来,2013年产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量74.6615万吨,实际成交量仅为1.1507万吨,周度成交均价基本稳定在2400元/吨,投放区域为安徽、河南及湖北;2014年产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量1554.5626万吨,实际成交量70.8433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498~2505元/吨,波动幅度在7元/吨以下;2015年产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量198.0724万吨,实际成交量为104.4631万吨,投放区域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其中河北1月17日后停止投放,周度成交均价2488~2524元/吨,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大于2013年和2014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反映出市场主体交易活跃度相对较高。

截至2月下旬,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6149万~6249万吨,同比增加2192万~2292万吨。其中,江苏983万吨,同比高142万吨;安徽1406万吨,同比高490万吨;河南2948万吨,同比高1125万吨。苏皖豫三地占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比例达85%以上。

面粉企业粮源质价控制严格

随着节假日氛围消退以及大中院校相继开学所带来的面粉销售提振效应结束,面粉市场消费逐步进入淡季,面粉市场走货较为平缓,经销商基本无大量采购,观望心理较强。受食品质量要求严格以及面粉加工企业经营成本高等因素制约,面粉加工企业粮源采购质量及价格控制较为严格。

由于近期麸皮市场陷于跌价困境中,下游养殖饲料行业麸皮备货积极性较差,且南方部分省份禽流感疫情为禽类养殖带来不利因素,养殖业观望心理严重,玉米价格短期对麸皮形成冲击。

面粉加工企业对面粉挺价心理较强,虽个别厂家下调价格或进行促销活动,但粉价下跌地区较少,对整体市场价格带动有限;部分厂家涨价行为也是迫于厂家利润不足,不过下游市场接受程度较差,老客户仍以前期价格为主。

据监测,截至2月下旬,江苏连云港粉企30粉出厂价3360~3400元/吨,麸皮出厂价1520~1540元/吨;河北元氏30粉出厂价3440元/吨,麸皮出厂价1380元/吨;山东单县30粉出厂价3320~3340元/吨,麸皮出厂价1440元/吨。

进口粮源性价比优势凸显

由于供应充裕,国际小麦出口市场竞争激烈,当前配额内进口小麦价格仍较低廉,3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179.3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763元/吨。因国内外小麦价差仍处于高位,贸易商进口利润增加,刺激小麦进口同比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1月我国共进口小麦34万吨,进口均价207.28美元/吨,环比增长52.2%,同比增长40.8%。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26.08万吨,同比猛增逾85%;从美国进口5.75万吨,从哈萨克斯坦进口1.21万吨,从加拿大进口0.74万吨。

后期普通粮源市场机会不大

随着流通市场粮源的消化和时间的推移,麦市供给主渠道将逐步转入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国内麦价将围绕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呈现震荡运行态势,粮源质量以及物流成本将成为政策性粮源出库的关键。在国内陈小麦库存数量同比高企、且新年度小麦最低收购价明显低于当前陈小麦市场运行价格的情况下,国内主产区新小麦上市前,麦价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

建议持粮主体理性看待国内小麦市场格局,根据所处区域粮源供给能力以及小麦流向、流量,合理制定粮源销售策略。预计后期国内普通粮源市场机会不大,市场贸易宜采取“以销定购”策略,把握粮源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