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础,秋收工作如何,事关发展大计。为切实加强秋收工作,从8月开始,全区各地农牧部门便及时下发了切实加强“三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农区切实提高收获进度和收获质量,防止霉烂、发芽,做到颗粒归仓,确保稳产增收。截至目前,全区秋收已基本结束,粮食进入晾晒收仓阶段。按照农牧部门工作安排,时下,各地秋耕秋播工作已在全区陆续展开。

针对今年全区粮食生产呈现出特点、亮点?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农业主产区,走村入户,对今年秋收工作进行了深入走访。

八月的林芝,青稞飘香、麦穗金黄。

一大早,林芝县布久乡杰麦村村民组成的机械化秋收小组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随着隆隆的马达声和两台联合收割机驶过麦田,秸秆上的麦穗瞬间便完成了脱粒过程,一颗颗金黄饱满的麦粒自动装进了收割机的车斗里……

村民旺姆正在麦田里忙着把收割机车斗里已经脱粒的麦子装袋搬到拖拉机上,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她说:“以前用镰刀收割时,又慢又累,现在用收割机,干农活方便多了,效率还高。”

九月的后藏大地,麦浪滚滚,雅江、年楚河沿岸青稞主产区陆续迎来秋收,机来机往,一片繁忙。

在麦田的一头,村民顿珠正忙着收粮食、扎麦秆。“今年风调雨顺,庄稼长得好,你瞧这麦穗,多沉啊,收成应该不错。”看着满眼的金黄,顿珠黝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江孜县紫金乡的万亩青稞基地也迎来了秋收。

“今年的青稞长势非常好,虽然上半年雨水较少,但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技术指导,今年的收成比往年有所增加。”紫金乡帮玉村党支部书记久美多吉说。

今年以来,为确保粮食秋收工作顺利进行,全区各级农牧部门积极组织干部、技术员深入基层一线,指导秋收工作,对已成熟的农作物,及时组织人力、物力抢收抢运,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

近年来,我区粮食产量屡创新高,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辛勤劳作与良种、农资综合、化肥、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补贴的落实,成为丰收的关键因素。

据统计,今年,全区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379.98万亩(含复种面积),比去年增加2.9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60.79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9%,比去年增加8.42万亩。截至9月中旬,我区已收割183.77万亩,占全区总播面积的48%。

为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今年粮食总产达到100万吨(其中青稞72万吨)、蔬菜85万吨”的目标,全区各级农牧部门统一思想,科学统筹,重抓落实见实效。自治区农牧厅下发了《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的通知》,按照“全面、全程、高效、高质”的总体要求,围绕青稞、小麦、马铃薯三大作物,以全区35个粮食主产县粮食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动技术转化升级、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全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装备和技术支撑。

今年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试验示范计划中,将西藏的青稞列为SODm的示范作物,在根系的发达程度和穗粒数等方面显现出优势。“我家的青稞以前只用普通的化肥,今年农牧局给我们试用了SODm尿素,没想到效果这么好,青稞比往年长得高,穗子也更大。”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村民索顿说,今年青稞亩产能够提高50公斤左右。

日喀则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推广研究员次旺占堆说,SODm尿素示范试验在日喀则划定的桑珠孜区甲措雄乡和聂日雄乡楚松村2个试验点进行,试验田共计200多亩,品种为已种了15年的“喜马拉22号”春青稞。试验田内成熟期效果非常明显,比相邻田地的秸秆高,颗粒饱满,不仅能多收粮食,还能多收秸秆喂牛羊。

同时,我区还以首席专家队伍为引导、各级农技人员为主力、农牧民群众为依托,积极开展田间技术指导、编写技术方案、新品种工作调研、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确保各类技术措施精准到位;狠抓“良种+良法+良田”各项措施,今年全区“藏青2000”、“喜马拉22号”、“山冬7号”3个新品种播种面积共121.4万亩,比去年56.62万亩增加64.78万亩;进一步加大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植保统防统治、农机技术措施的落实力度,特别是开展好青稞增产模式集成推广工程,在改革中提高粮食扶持、补贴政策的精准性、导向性,提高落实政策的科学性和效益,增添粮食生产发展的动力。

以上就是关于青稞的内容了,如果您有更多关于青稞的信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站青稞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