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五喜蘑菇园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科研+公司+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发展林下经济,首批种植竹荪50亩,产量2000公斤,产值达40万元,而其中的成本投入是25万元。这笔账算下来,陈益兴和合作社里的其他成员觉得“还不错”。在合作社旁边的这片橡胶林里,林间还可以看到零星的竹荪菌球,顶着圆溜溜的“脑袋”还未开出菌裙;而竹荪的一旁,还生长着嫩绿绿的生姜。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林副特成品研究室主任陈喜蓉介绍,林下空间是竹荪、生姜生长的良好场所,种植竹荪产生的菌渣又可用作林地肥料,三者可以实现良好的循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省林业厅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林下经济从业人数58.9万人,面积215.9万亩,产值122.5亿元。

未来要打“生态健康牌”

在屯昌县乌坡镇白毛坡村也能找到“菌中皇后”的身影。“我们公司在这里和农户合作,种了200多亩竹荪,今年收了两万多斤干竹荪。”海南开盛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代学说,公司提供菌种和技术,农户负责种植管护,公司再统一采收,农户“旱涝保收”。

与一般的种植户不同,开盛公司发展的是种产销模式,覆盖培育菌种、种植、采收到干制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以今年采收销售的价格为例,开盛公司从合作种植农户手中收购的鲜菇价格是4.6元/斤,干制加工后运往福建古田菌类批发市场,竹荪的售出价格在100元/斤左右。

程代学说,与福建的竹荪七八月份采收上市相比,海南竹荪三四五月份就能采收。但他认为,这个“时间差”并不是海南种植竹荪等林下菌类的最大优势,而打响“生态健康牌,才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

林地环境下生长的竹荪、茶树菇,大森林中产出的蜂蜜……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听上去十分诱人。但如何掀起林菌等林下经济的“盖头”,将我省更多无农药、无公害的林下农产品开发出来,还需要再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