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农村创业网

南瓜属 Cucurbita L.的自然分布区域是安第斯山脉和中美洲,《中国植物志》记载了南瓜属的3个种,它们全部都是外来的。鉴于哥伦布1492年才发现美洲,栽培物种在全世界扩散也需要时间,南瓜们出现在中国的时间不可能早于16世纪中叶。考据一下在这之后(甚至之前)的中文文献中出现的“南瓜”,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首先是《西游记》。第十回里写道:太宗又再拜启谢:“朕回阳世,无物可酬谢,惟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道:“朕回去即送来,即送来。” 唐朝当然不可能有南瓜了,吴承恩这是在用他所处时代的物种来写故事,但十殿阎罗说的是实话。西游记成书年代是1592年,整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晚了100年;此时中国已经有南瓜了,但传入时间还不长,没准本地的阴曹地府还真没有呢……

然后是《本草纲目》,李时珍说:按王祯农书云:浙中一种阴瓜, 宜阴地种之。秋熟色黄如金,皮肤稍厚,可藏至春,食之如新。疑此即南瓜也。

加粗一句是老李自己的脑补,王祯写《农书》的时候是14世纪初,南瓜还藏在安第斯山里。

另外,南瓜这个词也出现在元末明初贾铭的《饮食须知》里:南瓜,味甘性温。多食发脚气黄疸。同羊肉食,令人气壅。 忌与猪肝、赤豆、荞麦面同食。

这显然是另一种瓜。这些信息误导了很多研究者,让他们认为中国栽培南瓜时间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至于这个论断能推演出什么来,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南瓜传入中国时间考》。

中国的农业历史和考古学界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总想弄出某作物在中国自古以来既有栽培的结论,前阵子@刘夙 兄的《花生是中国原产的农作物吗?》

《本草纲目》自己对南瓜的描写还是靠谱的: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二月下种,宜沙沃地。四月生苗,引蔓甚繁,一蔓可延十余丈。节节有根,近地即着。其茎中空,其叶状如蜀葵而大如荷叶。八九月开黄花,如西瓜花。结瓜正圆,大如西瓜,皮上有棱如甜瓜。一本可结数十颗,其色或绿或黄或红……可见1578年以前南瓜已经在中国广泛栽培,优良作物扩散之快令人惊叹。老李当然不知道美洲的存在了,“种出南番”说的是南瓜从东南沿海口岸传入,所以南瓜有倭瓜、番瓜之类的俗名,这和同一时期传入的番薯、番椒类似——它们也都是美洲来的。不清楚为什么南瓜也叫北瓜,这个名称出现在中原地区,可能暗示着传播路径(比如好货先到帝都然后再往南传),也可能就是当地农民任性而已。

北瓜--农村创业网

笋瓜C. maxima,看种加词就知道这货的果实是南瓜属最大的。它起源于阿根廷,野生祖先是C. andreana。那些特别大的南瓜都是由这个种培育出来的,果壳以前有很多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由于果实形状颜色相似(大小不相似……),可能会和南瓜混淆,所以它也叫南瓜和北瓜并不奇怪。它的结果期是冬天,所以也叫winter squash冬南瓜。藏瓜这个别名暗示它传入中国的其中一个途径是经过印度和西藏,《中国植物志》甚至记载这个种原产印度,这是错的。

西葫芦C. pepo,它是南瓜属的属长(模式种),也是南瓜属乃至整个葫芦科里果实变异最丧心病狂没有节操的一个种(放眼蔬菜界估计只有辣椒能跟它比了),如下图。

当然我们平时在菜市场见到的应该是下图的样子,嫩的时候还挺好吃。可能是因为有的长得像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有的长得像瓠子(Lagenaria siceraria var depressa葫芦的没有掐腰的变种),又是外国来的,才有了西葫芦这个名字。

对于西葫芦这种果实形状如此任性的蔬菜,我国云南人民有个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无论长条形、葫芦形的还是飞碟形,在云南的菜市场上都叫“小瓜”,区别无非“这个小瓜”和“那个小瓜”,有时候甚至殃及瓠子和没成熟的嫩南瓜……当然最多的还是长条形的西葫芦,西人所谓zucchini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