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麦菜

记者调查发现,市民因“核恐慌”对这些蔬菜少有问津,导致这些蔬菜无人收购只能烂在菜地。事实上,“核恐慌”只是菜农们“受伤”的一个偶然因素。信息的不对称和经营上的无组织,让他们几乎没有能力对抗市场风险,这又让他们的“受伤”成为一种必然!

卖的不多

“不敢拿货,买进来卖不出去。”一名档主表示,他已经近一个月没有批发生菜、油麦菜和小白菜

家住广州市海珠区的周婆婆是个老广州。每天下午,她从幼儿园接回孙子后,都要到菜市场购买全家人晚上吃的菜。

据周婆婆透露,一家人平时最爱吃的就是生菜,隔两天就要买一两斤回家。但4月中旬以来,她家已经半个多月没有吃过生菜了“都有核辐射的,哪个敢吃?”她说。

与周婆婆观点一致的老人们不在少数。一位婆婆在菜市场听到记者打听菠菜、生菜、油麦菜和小白菜,就劝记者不要买,“这些菜有毒的,吃不得的。”

在市民们对“辐射菜”的恐惧下,怕亏钱的菜贩们也不敢进货,在菜市场里,这几种蔬菜难见踪影。

27日下午,在广州市海珠区江湾综合市场,记者初步统计,市场内共约35家蔬菜档位,其中只有两家蔬菜档摆出了生菜和油麦菜,价格为8毛钱一斤。而同样被检出遭核辐射的菠菜,则完全不见踪影。

这样的情况在广州市越秀区五羊新城的几家菜市场内同样出现。记者询问了好几名档主,他们均表示没有生菜、油麦菜及上海青。

“生菜、油麦菜不敢拿货,买进来卖不出去。”在五羊新城肉菜市场,一名档主表示她已经近一个月没有批发生菜、油麦菜和小白菜。

她表示,刚开始这几种蔬菜检测出遭遇核辐射时,她没太在意,照样按照以前的量进了货,但很快意识到了“核恐慌”带来的效应———这几种菜堆在档位上无人问津,甚至影响到了其他菜的销量。

买的更少

生菜、油麦菜每斤约0.8元,上海青1.3元左右,即使价格很低“辐射菜”仍少人问津

与周婆婆们的想法不同的是,家住五羊新城的钟女士表示,知道生菜、油麦菜等叶菜检测出有核辐射之后,她照样买来吃,“新闻上都播了,这些辐射量很微小的,吃了没关系。”

钟女士笑称,虽然在菜市场卖生菜的少了,少了选择的机会,但比起其他菜,这几种“辐射菜”价格真的是非常便宜———生菜、油麦菜每斤约0.8元,上海青1.3元左右。

在五羊新城肉菜市场,一家档口的油麦菜打出了2.5元的“高价”,但档主强调,他的油麦菜是从云南运来的,“绝对不是广州本地菜”。

有两家蔬菜档摆出了上海青的幼苗,卖出了三四元的高价,档主均强调这些上海青是“从外地运过来的”。

即使价格很低,“辐射菜”仍少人问津。在东兴粮油市场,一位档主不惜向每一个买菜的人推荐“这些生菜是我们自己家种的,没有核污染,我们自己每天都吃。”

在菜市场内,其他蔬菜价格依然坚挺,例如本地菜心每斤2.5元左右,空心菜每斤3元,豆角5.5元一斤,苦瓜5.5元一斤,丝瓜5元一斤。

“每年3、4月份,菜价都很高。”越秀区一家餐馆常年负责采购蔬菜的负责人表示,除了被检测出受核污染的几种叶菜,其他蔬菜价格如往年一样,甚至有的比去年的价格还要稍高。

烂在地里

大白菜还能卖到四五毛钱一斤,生菜、油麦菜两毛钱一斤都没人要,连菜贩都不收。

市民对蔬菜遭遇“核辐射”的担心,让种植生菜油麦菜的菜农们深刻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幻莫测。

记者走访发现,油麦菜、生菜、小白菜都在广州市郊大量种植,菜农主要来自江西和广西。

江西菜农刘女士透露,广西菜农主要种瓜果豆和菜心,而“我们江西人一般都种生菜、油麦菜和上海青”。恰好这三种菜都检测出了放射性元素,让江西菜农们损失惨重。

在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竹三村租地种菜的张女士也是江西人,一家人之前一直在外打工,今年清明过后,听老乡建议,他们到竹三村租地,种生菜、油麦菜等叶菜。

张女士介绍,他们来了仅21天,已经投入了1万多元,但前后卖了5次菜,总共收入还不到100元。“我都后悔死了,现在连每天的生活费都没着落,带来的钱都快花光了。”

她说,菜开始收成时,每天凌晨一两点,她和儿子、儿媳就去地里摘菜、整理,到4时30分左右,儿子就蹬着三轮车把菜拉到附近的竹料蔬菜市场,直到上午八九点才回来。

第一天,他们卖了100多斤菜,之后就无人问津了“大白菜还能卖到四五毛钱一斤,生菜、油麦菜两毛钱一斤都没人要,连菜贩都不收。”

昨日上午,在张女士一家租种的4.5亩蔬菜地里,记者看到,生菜、油麦菜等叶菜绿油油的,长势良好,但大片未被收割。一堆堆生菜被胡乱丢弃在田地边。

对着地里一大片卖不出去的菜,张女士一家陷入绝望。这两天,他们都不再去卖菜了。“生菜、油麦菜、上海青之类的根本卖不出去,好多人一车车拉去市场,又一车车拉回来倒掉。”张女士的儿子说。

在广州市郊的花都区花山镇铁山村,江西菜农刘女士学着附近的广西菜农种了一亩菜心。这一亩菜心让她稍稍宽了一点心“广州人喜欢吃菜心,能卖到1块多一斤,比往年价格还要好一些。”她计划将生菜、油麦菜、上海青铲掉补种菜心。

菜农无组织风险不易扛

?记者手记

竹三村作为广州市蔬菜专业种植村之一,菜农们并不“专业”。记者走访了解到,菜农门的生产仍然处于信息闭塞的状态,并没有了解相关蔬菜价格信息的渠道。

为了节约成本,菜农们甚至舍不得租房,搭建简单的石棉瓦工棚住在菜地里。“没有报纸,没有电视,即使有也没时间去看。”菜农们表示。

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农超对接”、“企业+农户”的生产销售模式,菜农们都表示很陌生,“我们都是自己种菜自己去卖,从来没有企业跟我们签合同帮我们卖菜。”

江西菜农张女士表示:“老乡说去年这个时候广州生菜、油麦菜价格很好,又很好卖,所以我们就过来种了这几样菜。”

在竹三村的1000多亩地中,60%的地都被租给了外地人种植。他们多以老乡或家族为单位,抱团经营。这在广州市郊种植蔬菜的村庄中,是一种普遍情况。他们大多数是听家人和老乡介绍过来种菜,听说哪种菜好卖就种哪种,或者自己想到了种什么就种什么。有的菜农为了防范风险,就“每样菜都种一点”。

除了自己的家人和老乡,他们很少与人交流,甚至对在隔壁菜地里的菜农一无所知,因为“他跟我们不是老乡”。

行情好的时候,他们就等着菜贩子到地头来收菜。行情不好的时候,菜农们就自己拿到附近的菜市场去卖,“能卖一点是一点”。

虽然“核恐慌”是一个谁也没能预料到的因素。但记者的调查显示,即使没有“核恐慌”,菜农们仍然可能随时遭遇来自市场的严重打击———松散的经营状态,使得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几乎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