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瓜细菌性角斑病

白兰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

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实和茎蔓。子叶上发病呈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浅黄褐色、半透明点状病斑。真叶发病,叶片呈水渍状小点,随后逐渐扩大, 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时叶背面病部溢出黄白色“菌脓”,后期病叶干枯,呈现黄褐色。病斑脆弱,易干裂脱落。茎、果实的病斑初期呈水渍状凹陷,带有大量细菌粘液。果实表面病斑处易溃烂,裂口向内扩展,一直延伸到种子上,致种子带菌。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白兰瓜细菌性角斑病为细菌性病害。 病菌由病残 种子携带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可由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气孔、毛孔等侵入植植株,导致感病,若种子带菌,种子发芽时病菌即侵入子叶。病菌可通过风雨及昆虫和人的接触传播,形成重复侵染。低温多湿,或潮湿多雨,田间湿度大是病害发生的主要条件。连作地发病重。

白兰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

播种前种子消毒: ①采用60℃温水浸种15分钟,浸种时不停搅动。②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种后直接播种,不催芽。

实行与非葫芦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及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深翻。田间应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合理灌水,适时整枝,加强通风,降低田间湿度。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药,用25%瑞毒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