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

1. 百香果的概述 

百香果又名鸡蛋果、百香果、时计果,为百香果科百香果属植物。由于其风味独特,是加工果汁的良好原料,近年来在华南地区有较大面积的栽培。百香果供食用的主要有6种,即紫果百香果、黄果百香果、樟叶百香果、大果百香果、甜果百香果和香蕉百香果,商业栽培的主要是紫果百香果,也有一些黄果百香果。果卵球形或圆球形,果面光滑,长约6厘米,果肉为橙黄色粘质的假种皮,以两层液囊形式包裹种子,形成许多表面光滑的颗粒,种子极多,黑色或黑褐色。果成熟即自然脱落。

 2. 贮藏特性 

百香果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乙烯释放量很高,20℃下呼吸高峰期乙烯释放量1小时达160~370微升/千克。 

采收后容易失重变质,室温条件下7~10天果皮就失水皱缩,易受病菌侵染而腐烂。 

对低温敏感,易发生冷害。

百香果

3. 百香果的贮藏病害 

1)褐斑病 

该病由百香果链格孢菌引起,病害常发生在后熟期间,出现圆形下陷褐色斑点。潮湿炎热季节采收的果易发生褐斑病。 

(2)褐腐疫霉果腐病 

该病由烟草、黑胫霉菌变种引起,果病部呈水渍状,干后呈绿色下陷斑。 

(3)斑柘病 该病由百香果壳针孢菌引起,在果树上感染,导致果后熟不一致。 

(4)冷害 

百香果在5℃或5℃以下贮藏易发生冷害,症状表现为果表面或内部颜色改变,出现内陷斑,局部水渍状,受害果后熟不一致或不能后熟,有异味,易腐烂。

4.百香果的贮藏工艺 

(1)适时采收 

鲜销果可人工采摘已转色的成熟果。加工果则需充分成熟自然脱落果。在每天清晨拣拾果,这时果可得到充分发育。果少时每周收果1~3次,成熟高峰期则需每天收集,以免果失重和影响加工品质。据史宏财(1987)测定,自然落果发生前后一天果汁含量最高(42.5%)。及时拾果可减少失重10%~20%,香气也最浓。收果时受雨露湿润的果,宜置干燥阴凉处阴干,以免罹病腐烂。若不立即加工,则需低温贮藏。 

(2)贮藏条件 

百香果对低温较为敏感,在低于6.5℃下贮藏会遭受冷害。高于6.5℃又会发霉,6.5℃、相对湿度85%~90%可贮藏4~5周。 

(3)紫果百香果的催熟转色 

市售成熟果是自然脱落后从地面拾得的落地果,会很快失水皱缩并易被病菌侵染。若能在其发生呼吸跃变前采收绿熟果并低温诱导后熟,可大大延长贮藏期。Arjona(1991)推荐,在开花后35~60天采收(此时果的紫色10%以下,不符合上市要求),在10℃贮藏10天使其后熟,再用10毫克/升乙烯处理35小时,然后在21℃中放48小时,就可形成蔓熟果特有的紫色,紫色占表面80%以上。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蔓熟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