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

“我家种了12亩水晶葡萄,今年市场行情还不错,早在6月初,在搜狐网上一发布信息,就有很多来自贵州、湖南、湖北、广州等地的客商上门收购,葡萄已经卖出三分之二,收入七八万元,如果全部卖完,挣个10来万肯定不成问题。”正在自家地里采摘葡萄的东风11队村民赵红艳难掩心中的喜悦。

弥勒市东风农场发展葡萄种植有20多年历史,每年5月底,葡萄即将成熟时,全国各地的水果商贩就会像候鸟一样纷至沓来,为争取更多更好的葡萄货源提早布局,抢占先机。

除了晶莹剔透、圆润饱满的葡萄,客商们今年有了更多的惊喜。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弥勒市在健全完善东风农场葡萄产品标准体系的同时,加快推进“互联网+”打造智慧农业,其中,构筑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就是重要一项。

“用手机对着二维码扫一扫,种植户、包装采集点、等级、品种、包装日期、包装负责人等信息就一一显示出来,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买得放心、吃得开心。”一位外地游客对东风葡萄质量追溯啧啧赞叹。

“东风农场管理局在2014年成功申报葡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并于今年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组的中期验收。”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5月,管理局投入1.6万元购买了农药残留速测仪、条码扫描枪等设备,开展葡萄产地检验工作。

在小平地、明以则居委会,共有5032.5亩葡萄划入质量追溯基地,涉及葡萄种植户624户,每个追溯队聘请1名信息员,对参与追溯的种植户的葡萄在施药、施肥、农事管理等种植各个环节,以及抽检、采收包装、销售等包装销售环节实施全程跟踪记录,共采集信息12000条,符合标准后才贴上追溯标签。

截至目前,已形成可查询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条码384条,打印防伪追溯标签23451枚,可追溯葡萄产量319.5吨。

这些带着“身份证”的葡萄,实现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能跟踪、责任可追溯,一经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省市的批发市场亮相,就受到市场追捧,价格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与赵红艳相邻地块里的杨兰芬也正在忙着采摘葡萄,准备交售给已经预定好的收购商。杨兰芬说,别看这葡萄娇滴滴的难服侍,一年只采收一次,但效益可观,她家种了4.5亩水晶葡萄,如果全部卖完,估计也能挣个5万多块钱。“过去种好种差,没人知道。现在有了身份证,我们可不敢马虎,农药、化肥都得按规矩来,否则手机一扫,自己的信誉就没了。”“互联网+”提升了村民获取信息的能力,既降低了生产成本,葡萄价格也提高了,全村葡萄种得多的有不少人买了小轿车、建起了新房。

“互联网+”成为引导农业、农民改变生产方式的动力,让种植户在宽带上实现增收、在键盘上奔向小康。今年,东风农场葡萄挂果面积达2.12万亩, 6月20日开园销售以来,已销售鲜食葡萄2.26万多吨,实现产值1.1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