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 雁
外貌特征:
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
地理分布:
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
野外生活环境:
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农田地区。
食性:
植物性食物
繁殖习性:
雌鸟单独孵卵,雄鸟在巢附近豆雁警戒。
豆雁:
1 外貌特征,豆雁略小于鸿雁。雌雄体色相近,上体通常为灰褐色或棕褐色,下体污白,不具斑纹,嘴黑褐色,上嘴黑色,次端有一黄斑(典型识别特征)。脚橙黄色,爪黑色,虹膜褐色。体长70~80厘米,体重约3千克
2 地理分布:豆雁在俄罗瑟、欧洲北部和西伯利亚以及冰岛和格陵兰岛东部繁殖,在朝鲜、日本和我国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地越冬。迁徒时经过东北、华北、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豆雁在我国属候鸟,秋季迁徒的时间在8月末和9月初即离开繁殖地,到达我国的时间最早在9月末至10月初,大批到达的时间是在10月中下旬。迁徒多在晚间进行,白天常停下取食和休息,有时白天也进行迁徒,特别是天气变化的时候,迁徒时的群体由几十只至百余只不等,在停息地聚集成更大的群体,春季最早从3月初至3月中旬开始,豆雁迁徒离开我国飞往繁殖地,到4月中旬至4月末还有少数个体未离开我国,春季迁徒种群的数量较秋季明显少。
3 野外生活环境,在繁殖季节,豆雁栖息的环境因亚种的不同而略有一些变化。有的主要栖息于亚北极泰加林湖泊或亚平原森林河谷地区,有的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北极苔原地带,有的甚至栖息在很少的植物生长的岩石苔原地带
4 食性:豆雁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在繁殖季节主要吃苔藓、地衣及高等植物嫩芽、嫩叶、果实与种子等,同时也吃少量的动物性食物,如昆虫、软体动物等,在迁徒和越冬时节,通常在停歇和栖息地附近的农田、草地和沼泽地上觅食,主要以谷物、豆类、麦苗、马铃薯、红薯等农作物和少量软体动物为食。鸿雁取食的时间多在早晨和下午,而中午经常在湖中水面上或岸边沙滩上休息。
5 繁殖习性,豆雁属较严格的一雄一雌制。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通常是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成对或成群地在一起营巢,巢址多选在湖泊的苔原沼泽地上,或偏僻的泰加林附近的河岸与湖边,也有在海边岸石上营巢的,营巢工作有雌雄雁共同承担,筑巢时先在确定好的地方放上松软的绒草和雌雁从自己身上拔下的绒羽。产卵的时间大约在5月末至6月中旬。一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3~8枚。雌雁单独孵卵,雄雁在巢附近警戒,孵化时除了取食时间和遇到十分危险的情况外,雌雄亲雁会很快带领雏雁在栖息地附近的水域陆地上或沼泽地上活动,遇危险时常常通过紧贴地面降低身体高度的方法避险或进入水中逃避。成雁于7月中旬至8月中旬完成换羽,在此期间基本失去飞翔能力,活动主要靠在陆地上奔跑。幼雁3年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