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鸭

8月13日,在官林镇湖野鸭人工养殖专业合作社野鸭种苗养殖基地内,近两万余只种鸭或戏水追逐、或互相抢食,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合作社负责人卢放光欣喜地说,如今,“官林野鸭”已走出宜兴,成为地方的特色招牌,给300多户养殖户带来了增收的希望。   

官林镇紧邻湖,盛产野鸭。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和加工技术,销售又各自为战,多年来这一传统特产并没有给当地农户带来多少收益。从前年初起,该镇丰义村的卢放光牵头成立了宜兴市湖野鸭人工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屠宰加工厂+社员”的运作模式,逐步搞起了官林野鸭生态养殖,吸引了周边100多户农户参加,给宜兴市禽类养殖业确立了新的示范和标杆。   

以往部分种鸭苗从浙江舟山、宁波和江苏盐城等地引进,不仅价格高,而且运输时间长、存活率低,一车15000只种鸭苗运到官林会死亡1000只左右。为减少农户损失,今年初,该合作社建起了野鸭种苗繁殖基地,为广大社员统一提供种鸭苗,每只野鸭成本可节省10元以上。合作社社员唐志军就是种鸭养殖的受益者。他在合作社的帮助下,饲养了5000只野鸭,赚得了10万多元的收入。尝到甜头后,他今年饲养了7000只野鸭。现在,他正筹措成立一个小型养殖场,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利用湖一带天然水草和优质水源优势,合作社做活“野”字文章,建立生态养殖模式。和桥镇南新村的社员刘福生,养殖的野鸭以芦苇中的小虫、水中的水花生等植物为食,同时野鸭的粪便又可作为河中鱼虾的食物,并促进芦苇的生长,60亩的芦苇滩成为他养殖的宝地。通过生态养殖模式,他每年的收入达15万元。如今,官林野鸭种苗繁殖基地的每个区域内,都有一条水管将湖源水引入,供野鸭使用,另有管道将废水排出通入邻近的花木园,为5万余棵花木提供养料,食物残渣和多余的饲料等投入一旁的鱼塘中,建起了一条相对完备的生态养殖链。   

为打响“官林野鸭”品牌,该合作社投资380多万元,建成了年加工能力达50万羽的野鸭自动化加工生产流水线,推出了真空包装净鸭,并与鸭血粉丝店、羽绒厂进行多方合作。目前,该合作社正与香港客商洽谈相关合作事宜,准备投资500多万元建设占地500亩的野鸭繁育养殖科技院,科技院融野鸭繁育、生态种养、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等于一体,以此进一步拉长“官林野鸭”产业链,造福当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