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

谈到养蚂蚱,老王颇有心得蚂蚁的粪便可用作种草的肥料。

夏天到了,不少市民们去一些农家宴或者特色餐馆时会点上一盘炸蚂蚱,饭店给这道菜起了一个很吉利的名字“飞蝗腾达”,那么这些蚂蚱是从哪里来的呢?不会是跑到野外抓的吧?其实这些蚂蚱多数都是养殖的,在胶州洋河镇大王家村,就有这么一个村民,他从事蚂蚱养殖业两年多了,现在他的家里已经搭了十二个大棚,里面养的蚂蚱接近20万只。6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探访他的“蚂蚱农场”。

A 养多少

养了近20万只蚂蚱,一年养3批

王秀强看上去40多岁,皮肤黝黑,了解到记者的来意后,带着记者参观了他的“蚂蚱农场”。

十二个大棚映入眼帘,这些大棚和他差不多高,外面罩的不是塑料薄膜,而是一层纱网。

“养蚂蚱用纱网主要是为了透气,蚂蚱在里面跟在外面的感觉差不多,它们经常会飞起来 ,然后在纱网上休息。”透过纱网,记者看到帐篷里面密密麻麻布满了褐色的蚂蚱,这些蚂蚱不停地在帐篷里面跳来跳去,帐篷并不是很大 ,长约6米,宽约4米,高不到2米,帐篷里面残存的野草大都被啃得七零八碎,有的只剩下了草根,在帐篷的边缘,有几只蚂蚱在交配或者正在蜕皮,为了防止蚂蚱飞出来 ,帐篷的出口处被胶布粘住。

据老王介绍,他在这里养蚂蚱已经两年了 ,一开始只有7个棚子,自己一个人照看蚂蚱,后来规模渐渐扩大 ,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了,就包了邻居的地用来养草和其他作物,还让爱人直接搬到这里住,一起照顾这个农场,现在他已经有12个帐篷了,11个用来养蚂蚱,1个用来养草,循环使用,一个帐篷里面的蚂蚱超过万只,一共近20万只,这里面的蚂蚱都是吃自家种的草,所以称得上是纯天然的,基本没有任何污染。

说到蚂蚱的养殖,老王已经有了一定的心得:“我这里面养的是东亚飞蝗,一般来说这种东亚飞蝗人工养殖时可以每年养四批,大棚里的温度要保持在22~30摄氏度,春秋两季气温不够高时就盖上塑料薄膜,夏天热了再拿下来 ,基本上没有问题。”

老王说,“有句话叫,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其实,这些蚂蚱在大棚里基本上可以在里面度过冬天。说出来大家别不服气,我要是真爱折腾,这蚂蚱真能挺到春节前后。”

说归说,老王还是算了笔账,冬天虽然也可以养,但是气温太低,维护的成本太高,不仅要注意多层保温,还得用炉子给大棚取暖来维持温度,这样一来成本就上去了,也很费劲。

所以老王一般一年就养三批,从初春一直养到深秋,今年的第一批再过十天左右就发育成熟,可以拿出去卖了。

“这几天就有人想直接批发走,但是我觉得他们太心急了,现在拿出去卖的话蚂蚱还没有交配完,肚子里没有籽,所以不够大,再过十天的话我就可以拿出又大又饱满的蚂蚱了 。”说完老王就指着帐篷里面很多正在交配的蚂蚱说:“等再过几天它们就饱满了。”

B 喂什么

一天喂200多斤草,不吃饲料

养了这么多蚂蚱,到时候拿出去卖了,那不就是“竭泽而渔”吗?老王告诉记者,每次拿出去卖的时候,他都会刻意留下一些产卵的蚂蚱,不久后,产下的卵会继续发育为成虫,这样循环下去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我就一开始进了一些虫苗,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进新的虫苗,因为每次拿出去卖的时候自己都特意留下一部分,把准备产卵和正在交配的蚂蚱转移到那个养草的帐篷里面,这样空出来的帐篷可以继续种草,蚂蚱的粪便被留下来当肥料,这样草长得更加茂盛。”

说完老王拿起地上的蚂蚱粪便,搓成了一些浅绿色的粉末:“蚂蚱吃的是草,粪便加工一下可以当成养草的肥料,这样不浪费。”

老王还拿出自己平时给蚂蚱搬家的网给记者看,这与平时渔捞鱼的网差不多,就是更深一些,靠近网口的位置比较窄,这样蚂蚱装进去后不容易飞出来 。

据了解,一对蚂蚱一次能产下三四百个卵,按照这个速度,老王根本不发愁自己没有虫苗补充卖出去的部分,反而得仔细观察各个大棚,万一哪个大棚里的蚂蚱特别多,就会自相残杀。

由于蚂蚱不吃药也不肯吃饲料,长得很慢,“这一个大棚三个月下来能产一百多斤蚂蚱,一百多只蚂蚱才一斤沉,这属于环保养殖,让它们自己慢慢长,长成啥样就啥样。”

老王在没有养蚂蚱的那个帐篷里面,种了黑米草,棚子外面还种了很多草,他说这些蚂蚱一天得吃200多斤草。

记者看到很多蚂蚱待在纱网上面,老王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生长过程中它们必须蜕皮,一种是一公一母两只蚂蚱正在交配,第三种情况,就是蚂蚱饿了。

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他和爱人感觉越来越忙不过来了。“俗话说‘一亩蚂蚱三亩草’,原来蚂蚱少,草多,现在我们感觉草不大够吃,所以包了邻居的地来养草。我一天要喂三次,凌晨五点就得起床割草,午后和傍晚再各喂一次,要不这些小家伙饿了,大的会吃小,那就麻烦了。”

“养这么多蚂蚱,对我们两个四十多岁的人来说真是有些困难,尤其到了夏天,我早晨刚刚喂完这边棚子里的蚂蚱,走到那边的棚子,这边的草就被吃完了,蚂蚱飞到纱网‘说’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