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

通过对侵袭南美白对虾的敌害生物及虫体形态观察,初步鉴定该虫为蝎蝽(水蝎子)隶属于门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蝎蝽科的种类。首次报道了蝎蝽对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危害,并给出了防控措施。

1基本情况

2015年6月2日,唐山市玉田县石臼窝养虾户来窝洛沽兽医站诊断虾病。据其介绍,虾池13亩,水深1.5米,共投放虾苗55万,放苗20后偶尔看到池边有死虾。每天发现5-10条死虾,虾3-4cm。仔细观察死虾边上都有片状的虫子在虾周围,前面两个夹子紧紧夹在对虾的腹部,有的虾周围有3-4个虫子。我们发现死亡对虾70%以上发软,分析为对虾蜕皮时被虫了攻击致死,有的对虾壳下肌肉腐烂变少估计受虫体毒素腐蚀造成。许荣皋试验表明1只蝎蝽每天摄食1厘米鱼苗4条。随着鱼苗生长摄食数量会下降,对虾摄食情况没有做相关试验,实验环境与池塘环境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并不能真正反应对对虾的危害情况。

2虫体形态学观察

蝎蝽隶属于门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蝎蝽科的种类。虫体扁平,呈暗黑色,前胸背具有不规则的隆起。头小,上有眼及坚固的喙,触角很短,且藏在头之沟内。口器呈针状,吮吸式,一般体长37毫米,宽10毫米。全身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足3对,前足极发达:基节大,向前;转节窄;股节扁长,沿内缘具沟,并在基部有起锁闩作用的突起;胫节狭长;跗节细短;当此足向内折迭时,胫节与跗节便宜放在股节的沟内,形如可折有小刀,其构造适应物捕捉食物。中足与后足用以游泳。腹部由12节组成,第7节形成细长的、由2半组成的呼吸管。一般管长等于体长。

3虫体生态学

蝎蝽又称红娘、水蝎子,为蝎蝽科的一种。广泛分布在各种不同的水域中,在长满杂草的水洼与池塘中尤为常见。在自然水体中,呼吸管末端稍露出水面或与水面接触进行呼吸。捕食时用前足夹住虾苗,送至口旁,以针状口器刺入虾体内。同时分泌唾液注入虾体内,对虾苗体内的蛋白质进行体外消化,直至吸完才将尸体抛去,在池塘里找到部分对虾只剩下皮和少量肌肉的死亡对虾证实。

4防控方法

1、做好清塘工作

2、将水体中水草清理干净,减少其产卵繁殖的附着物

3、人工捕捞

4、用灯光诱捕

可用厚竹片,草绳辫或胶皮管,扎成直径约1米的圆圈,放在虾池一端,用竹桩固定于水面;然后,向圈内滴加煤油或柴油,见圈内形成一薄层油膜即可;再在圈上离水面35cm处设一盏灯。由于水蜈蚣的趋光性,夜间见光就会向灯游来,当其尾部触到煤油或柴油时,赖以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门,就被油膜封住,而导致窒息死亡。只要连续点灯几个晚上,虾池中的水蜈蚣,水蝎子就能被全部杀灭,最后用勺子将圈内的油膜慢慢舀走就可以了。

对虾病及蝎蝽的防控,一定要做好池塘的清塘工作,并把池塘边上的杂草清理干净,防患于未然。蜻蜓幼虫、龙虱幼虫(水蜈蚣)等具有趋光性的敌害生物,均可以用此种方式处理,在放苗前期用此方法把敌害生物清除一部分,避免敌害生物危害鱼虾种苗。待鱼虾苗长大后,此类敌害生物对长大的鱼虾危害基本可忽略不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