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分析

1.1 接触性传染

a.健康绵羊与病羊接触,比如:破损皮肤及黏膜,接触感染。

b.与其他传染源接触,比如:被病羊食用的饲料、饮水等等,经间接接触感染都有传播感染给易感绵羊的可能。

1.2 检疫不严

a.日常此病检疫工作疏忽,导致病羊流向非疫区,无形中增加此病的传播感染几率。

b.养殖绵羊圈舍消毒不严,未经消毒即入市销售,养殖羊场水源、牧场等检疫不到位。

1.3 绵羊管理不善

a.养殖圈舍消毒不严,矿物质饲料添加不足,营养搭配不合理,羊群养殖营养匮乏,导致异嗜或啃墙等问题。

b.饲养管理过程中,饲料监管不善,有大量芒刺,损伤羊的黏膜及皮肤。

c.相关护理措施不到位。

1.4 防疫工作有漏洞

a.各地防疫措施滞后。

b.接种口疮疫苗工作不到位。

2.流行病学

a.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羊口疮多于春秋两季群发于三月龄和六月龄的羔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

b.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入病羊和带毒羊传人,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3.临床症状

a.病羊以口唇部感染为主要症状: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之后逐渐变为丘疹、结节,继而形成水疱或脓疱,蔓延至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睑和耳廓等部位,从而形成大面积的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痂垢下肉芽组织增生,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突起。

b.口腔黏膜常受损害,黏膜潮红,在唇内面、齿龈、颊部、舌及软腭黏膜上发生水疱,继而发生脓疱和烂斑。若伴有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则恶化成大面积的溃疡,深部组织坏死,口腔恶臭。病羊由于疼痛而不愿釆食,表现流涎、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被毛粗乱无光、日渐消瘦。

c.哺乳母羊的乳房也可能同样患病,主要是由于小羊咬伤而感染。

绵羊传染性脓疱预防措施

1.选择抗病能力前且健康的种养,严禁引进病羊。

2.定期对羊群进行检疫工作,确保引种安全。

3.加强对羊群的管理,抓好秋膘。

4.在枯草季节,要及时补充饲料。

5.保持养殖圈的干净,及时清除羊粪。

6.在夏季要做好防止中暑措施,冬季则要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7.注意保护羊只皮肤、黏膜,清除位于杂草中的尖锐物品,比如说牙签。

8.加强放牧管理,在放牧的时候不要带刺植物牧场放牧。

9.在喂养的草料中,可以适量的加一些食盐,避免羊群因为啃咬墙壁而损伤口腔黏膜,从而发生传染性脓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