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鱼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缺失的牺牲品 农村创业网

为什么食安执法人员会制造谣言呢?——这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相关制度缺失造成的。解读如下:

该案中所提到的呋喃西林代谢物指的是氨基脲,是个小分子有机物,是广泛使用的有机合成原料,也广泛存在于现代食品中。

一、食品中氨基脲的来源

(1)来源之一:包装

瓶装食品在盖子和瓶口之间有密封圈,密封圈材料会释放氨基脲,从而进入食物中。

氨基脲可能存在于婴幼儿食品、水果汁、果酱、蜂蜜、番茄酱、蛋黄酱、腌制菜、沙司等食品中,这些食品中氨基脲的含量范围从低于检测限(低于1微克/公斤)到25微克/公斤之间,其中婴幼儿食品中的含量要高些(可能是由于这些小包装食品垫圈面积与食品体积之比更高的原因)。

(2)来源之二:面粉类食品

偶氮二甲酰胺是一种面粉改良剂,含有偶氮二甲酰胺的面粉制品在加工熟制时约有0.1%会转化为氨基脲。

在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偶氮二甲酰胺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可以作为面粉处理剂在小麦粉中使用,最大使用量为0.045克/公斤。

加拿大烘焙产品绝大多数能检测出氨基脲,最高达560微克/公斤。我国面包制品氨基脲检出率高达100%,浓度介于2.80-511微克/公斤之间;而挂面的氨基脲检出率也高达50%。

(3)来源之三:呋喃西林

呋喃西林在动物体内会很快被分解代谢,代谢产物中有氨基脲。其含量单位亦为”微克/公斤”,1微克/公斤即为十亿分之一,属极低含量。

(4)其他来源:

食品经次氯酸盐处理会产生氨基脲;一些动植物中天然存在氨基脲,比如加热干燥的虾壳、鸡蛋都能检测到氨基脲;也有可能来源于特定环境中。

二、欧盟、澳大利亚均评估食品中的低含量氨基脲对人的健康无害

(1)欧盟

2005年,欧盟的相关科学委员会对食品中氨基脲的安全性进行了论证与评估,结论是:

食品中氨基脲的含量与造成危害的剂量相差10万倍以上;食品中含量的氨基脲对人类无致癌性。

(2)澳大利亚:

2004年,澳大利亚在进口虾中检测到硝基呋喃类物质。澳洲新西兰食品标准管理局在对其进行科学的食品安全评估后发布了《情况说明书》:“对虾中硝基呋喃含量相当低,一个人食用目前发现含量的40万倍也是安全的”,“没有健康和安全风险!”。

三、多宝鱼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其制度缺失的牺牲品

由上可知,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广泛存在于中国、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各国居民的饮食中,如面包等各类面粉制品、各类瓶装包装食品。

根据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中这样低含量的氨基脲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且,这些国家的食安部门将该结论告知公众,平息恐慌,使消费者能正常选择食用。

可见,济南民警就个案发布的呋喃西林代谢物的危害并无科学依据。而其身份是济南历下公安食药环侦中队的副中队长,自然被视作所述食品安全事项的权威发布,虽该案涉及的是个例,因其夸大其辞,使消费者对多宝鱼的食用安全产生了恐慌。这误导了消费者,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的合理选择。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其相关制度的缺失,是产生该谣言的根源。造成了这种荒诞的状况:就氨基脲而言,居民日常大量消费的面包、馒头、挂面、瓶装食品(甚至是婴儿食品)含有氨基脲,被视为安全(偶氮二甲酰胺是允许使用的面粉改良剂);而当抽检到的个例多宝鱼含氨基脲时,就夸大为会致癌致畸。更荒诞的是,谣言来自于食安执法部门。长此以往,食安监管、执法部门恐将失去公信力。

综上,多宝鱼因该谣言遭受重创,本质上是因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其制度的缺失,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缺失的牺牲品!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其制度的缺失,祸莫大焉!

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耸人听闻的报道频频出现,其中很多都是夸大其辞,甚至是谣言,令消费者恐慌,无所适从。

希望我国尽快建立并切实落实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信息发布制度,科学指导食品安全的监管、执法与信息发布。只有这样,食品监管部门、监管执法行为才有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