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

病  原

病原为鲮单极虫,病原通体过血液循环到鳞片下的鳞囊中生长、发育、繁殖,形成一个个椭圆形鳞片状扁平胞囊,是鳞片竖器;最大的胞囊,可像乒乓球大小。在鲤、鲫鳞片下寄生的鲮单极虫,孢子狭长呈瓜子形,前端逐渐尖细,后端钝圆,缝脊直。孢子外常围着一个无色透明的鞭状胞膜。

症  状

严重的病鱼,大部分鳞片下豆油鲮单极虫胞囊,呈蜡黄色,胞囊将鱼体两侧的鳞片竖起。几乎覆盖体表,病鱼在水边缓慢游动。可寄生在鲮鱼尾鳍,形成黄色胞囊,尾鳍组织被破坏。还可寄生在鲮鱼的鼻腔内,形成大小达1~2毫米的胞囊,像在鼻腔里可了朵花。

流行情况

主要在二龄以上鲤鱼、鲫鱼中出现,长江流域一带颇为流行,除鲤鱼外,散鳞镜鲤、鲤鲫的杂交种,亦常出现,严重时这些鱼都丧失商品价值。流行季节5~8月。

诊断要点

可依据上述症状,还可取鳞片下少许胞囊,在载玻片上加清水压成薄片,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鲮单极虫。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可预防此病。

(2)治疗方法同鲢碘泡虫病。

鲮单极虫病是由鲮单极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鲮单极虫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尾鳍或鳞片下的鳞囊中生长、发育、繁殖,形成一个椭圆形鳞片状扁平胞囊,往往使鳞片竖起。最大的胞囊,可像乒乓球大小。在鲮鱼尾鳍上寄生的鲮单极虫,孢子呈狭长瓜子形,前端逐渐尖细,后端钝圆,缝脊直,极囊约占整个孢子2/3-3/4。 

鲮单极虫病主要危害鲮鱼和2龄以上鲤,鲫鱼,此外,散鳞镜鲤、鲤鲫杂交种也有患此病的。鲮鱼的胞囊大多在尾鳍上,用放大镜可清楚看见。鲤、鲫鱼的胞囊多在鳞片下,严重的病鱼,大部分鳞片下都有鲮单极虫胞囊,呈浅黄色,胞囊把鱼体鳞片竖起,病鱼在水边缓缓游动,那种全身鳞片竖起的病状,使人望而生畏,失去商品价值。此病在长江一带甚为流行。

取下少许胞囊,在玻片上加水压成薄片,用显微镜可观察到大量鲮单极虫。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可预防此病; 

2、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20-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