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

近两年,笋壳鱼、鳜鱼等品种相对走俏,鲮鱼仔作为它们的饲料鱼,需求越来越大,使得鲮鱼这条一直不太被重视的鱼,成为了“热门”养殖品种。

鲮鱼是广东池塘养殖中最主要的底层鱼类,有土鲮、麦鲮、泰鲮等品种,养成罐头鲮鱼或鲮鱼仔。其中,罐头鲮的养殖以四大家鱼套养土鲮为主,在广东各地草鱼塘大多有分布;而鲮鱼仔多为麦鲮,常作为鳜鱼、笋壳鱼等的饵料鱼,采用精养或鱼鸭、鱼猪混养模式,养殖水面超10万亩,主要分布在清远、肇庆、江门、佛山三水等地,以清远养殖最为集中。

一、广东鲮鱼养殖概况

1、清远片区

作为珠三角最大的鲮鱼养殖区域,清远主要养殖麦鲮、土鲮,养殖面积5-6万亩,鳜鱼养殖面积1万亩左右。养殖鲮鱼和鳜鱼的情况可分为四类:专养麦鲮、专养鳜鱼、以鳜鱼为主兼养麦鲮、以麦鲮为主兼养鳜鱼。2012年,鲮鱼精养模式的产量大多在1300-1500斤/亩之间,效益在1000-2000元/亩,少部分养殖户达到2000斤/亩以上,亩效益超过3000元。麦鲮投喂的食物品种繁多,有猪料、鸭料、原料(麸皮、花生麸、黄粉、豆粉等)、鱼料,其中用鱼料的比例为30-40%。大部分养殖户一天只喂一餐,且基本上没有投料机,增氧机约10亩/台。近年来,影响麦鲮养殖的主要是寄生虫,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很少见。

2、中山片区

主要分布在横栏镇(约2000亩水面)和东阜镇(约2500亩水面),横栏多为鱼鸭混养,东阜以罐头鲮与草鱼搭配混养为主。2012年之前,养户大多数是使用低档颗粒料、鸭料或鸡粪喂鱼,平均亩产量不到1500斤,效益普遍在2000元/亩左右,其中塘租成本占到1元/斤(塘租约2000元/亩),因而提高产量成为当地养户的共识。

3、江门片区

江门棠下养殖水面超过3万亩,以猪鱼混养(15头大猪/亩)为主,养殖品种有草鱼、鲮鱼仔、鳜鱼、笋壳鱼、鳗鱼、虾等,平均塘租达到3500元/亩。2012年6月份后,小草鱼价格低至4元/斤且卖鱼难,而11朝左右的鲮鱼也有4元/斤,并且当时鳜鱼、笋壳鱼处于大投喂的开始,于是更多养户开始转向鲮鱼仔、鳜鱼、笋壳鱼的养殖。

4、佛山片区

丹灶以投喂黄粉、花生麸、猪料、鸭料等为主,亩产平均在1500斤。有草鱼和麦鲮混养、鲮鱼精养2个模式,岸上有猪或者鸭。平常的鱼塘管理以杀虫、消毒为主,每个月一次。

二、鲮鱼养殖效益影响因素

鲮鱼的适宜生长水温在15-30℃之间,当温度降至15℃时,鲮鱼停止摄食,进入越冬期;而水温低至8℃时,容易出现鲮鱼冻伤或冻死。鲮鱼生活在底层,杂食性,除了摄食配合饲料外,也大量摄食塘中的有机碎屑,对水体溶氧要求不高,在3mg/L以上水体中能正常生长,水体溶氧低至0.5mg/L时,仍不会大量窒息死亡。

由于鲮鱼对环境的忍受能力强,即使浮头也不易死鱼,所以许多用户错误地认为鲮鱼养殖浮头是正常现象,造成了部分鲮鱼养殖管理一直被忽视。从单斤鲮鱼仔的饲料成本上看,平均成本在1.5-2元,养得好的成本可控制在1.3元以内;部分养殖户管理不当,成本超过了2.3元。从亩产量上看,鲮鱼仔的亩产量在1000-3000斤不等,少数养殖户亩产量达到了3000斤以上。因此,最终的亩效益差异也很大。分析原因,得知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饲料选择

饲料定位上,各大公司的鲮鱼料以21-25粗蛋白居多,以颗粒料为主。目前,海大集团通过对鲮鱼苗种阶段营养需求的研究,发现鲮鱼仔的营养需求与草鱼种相近,在原有的21-25粗蛋白档次基础上,提高营养需求可加快鲮鱼仔的生长速度,同时鲮鱼仔背肉明显变厚,会减少后期“黑身鱼”的出现。

整体而言,对于单养鲮鱼(麦鲮、泰鲮),饲料蛋白含量要高,以高档鲮鱼料为主,而配养鲮鱼(主要为土鲮)则可以选择蛋白含量低一点的饲料。

2、增氧机的使用

由于鲮鱼养殖密度大,且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强,不易浮头死亡,所以很多养殖户忽视对池塘溶氧的关注,不太重视水质管理和增氧机的使用,一般是7-15亩的池塘配一台增氧机,且多在浮头时开启。而长期溶氧不足的情况下,鲮鱼摄食、消化受阻,生长比较缓慢,拉网起捕间隔时间长,养殖成本也比较高,产量偏低。

3、卖鱼的及时性

作为鳜鱼饵料的鲮鱼仔养殖,其规格一直处于朝苗鱼种养殖阶段,生长速度很快。在水环境较好、食物充足的情况下,9朝苗以内的鱼种,每3-5天体重可以增加一倍;而9-10朝鱼种增加一倍体重的时间也仅需7-10天,因此鲮鱼仔的养殖“顶塘”是很常见的现象,也是导致养殖成本严重增加的“无形手”。

因此,为了提高鲮鱼仔养殖产量,建议在养殖期间分塘前,小苗每天加料30-50%;9朝苗之后,每5天左右加料25-30%;且在养殖中后期,注意加快卖鱼速度,每5-10天出鱼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