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大黄鱼人工繁育成功,大黄鱼产业产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原来的海洋捕捞步入人工养殖时代。目前,大黄鱼是我国网箱养殖产量最大的鱼类品种,年产已达到7~10万t,2012年年产量甚至超出13万t。如此庞大的产量在饲料的使用上却不及20%,这是大黄鱼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本刊特邀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张文兵,谈谈大黄鱼营养研究和配合饲料开发的进展,以下是他的个人陈述。
配合饲料的普及率只有10%左右
大黄鱼是我国四大海水经济鱼类之一,有“海水国鱼”的美名。2012年,全国大黄鱼养殖产量超过了10万t。然而,目前大黄鱼养殖仍然以投喂鲜杂鱼为主,配合饲料的普及率只有10%左右。仅福建宁德地区的大黄鱼养殖每年就消耗约100万t的鲜杂鱼。大量使用鲜杂鱼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养殖水环境污染、养殖种类疾病滋生和品质下降等问题。同时鲜杂鱼的来源和质量不稳定,又是近海无序捕捞,破坏水产资源,造成货源短缺,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鲜杂鱼养殖大黄鱼的模式不可持续。配合饲料取代鲜杂鱼在养殖中的广泛应用是大黄鱼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
我国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连续资助下,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同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集美大学等单位一起开始了大黄鱼营养学的系统研究。到“十二五”,在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水产养殖动物营养需求与高效配合饲料开发”和“优质安全大黄鱼养殖产业链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资助下,开始了大黄鱼环境友好型高效配合饲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配合饲料饲养效果和冰鲜鱼的相差不大
到目前为止,建立了大黄鱼对我国近40种主要饲料原料的生物利用率数据库,构建并完善了不同生长阶段大黄鱼的营养需求数据库,包括蛋白质、脂肪、糖、蛋白质/能量比、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同时,开展了维生素C、共轭亚油酸、肽聚糖、甘草酸、果寡糖、枯草芽孢杆菌等营养素或饲料中的非营养因子对大黄鱼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评估了乌贼内脏膏、喹乙醇、乙氧基喹啉、烟酸铬等添加剂在饲料中的使用对养殖大黄鱼质量安全的影响;开展了复合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以及饲料中鱼粉的综合替代技术研究,并能替代45%左右的鱼粉。
2012年开始,分别在福建宁德和浙江宁波进行了配合饲料全周期养殖大黄鱼的研究和示范。到目前为止,配合饲料养殖的大黄鱼在生长和存活方面与冰鲜鱼养殖大黄鱼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然而,配合饲料养殖的大黄鱼在体色、体形、肌肉质地和风味上更接近野生大黄鱼。投喂饲料的大黄鱼有较高的肌肉粗蛋白和灰分含量,而投喂鲜杂鱼的大黄鱼有较高的脂肪和水分含量,但差异不显著。
配合饲料饲养,1t大黄鱼养殖的饵料成本约为1.6万元
宁德大黄鱼成鱼养殖成本收益分析表明,饵料成本占大黄鱼养殖成本的76.9%。考察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在大黄鱼养殖中的饵料成本,冰鲜鱼按照1.2元/500g,饵料系数为7计算,养出1t大黄鱼所需成本为1.68万元;配合饲料按照1万元/t,饲料系数为1.6计算,养出1t大黄鱼所需成本为1.6万元。
综上所述,就我们目前所开发出的配合饲料质量水平,无论是从生长速度、存活率还是饵料成本来看,配合饲料养殖大黄鱼一点不比冰鲜鱼养殖差。不仅如此,配合饲料养殖的大黄鱼在品质上明显优于冰鲜鱼养殖。同时,配合饲料还具有营养均衡、资源节约、质量可控、操作方便、利用率高、便于集约化经营等优点。随着营养和饲料研究深入,配合饲料的质量还会进一步提高,成本还有较大下降的空间。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配合饲料一定会在大黄鱼养殖业宏伟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