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

文蛤具有随水质因子变动或生长习性由中潮区向低潮区下带移动的习性,俗称"跑流"。即在生长过程中除能借助其斧足移动外,还可以通过分泌明胶质带而随潮流移动。

移动发生的季节,主要是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下旬这两个阶段的大潮期的涨潮初期和退潮末期,尤以5—6月最盛。潮流停止后,移动即终止,文蛤潜入滩中,透明带消失。

文蛤雌雄异体,无性变现象,一般二年性成熟,性比1:1,成熟的性腺包围在内脏块周围并延伸至足的基部在繁殖季节用肉眼观察性腺时可分辨雌雄,雄性性腺乳白色,雌性性腺淡黄色。

两性在外形上无第二性征。卵沉性,圆球形,卵径为 72-90μm,初级卵膜外有一层胶质膜,称次级卵膜。精子头部一边稍凹,呈狭茧形,长约3μm。

在4月份性腺未成熟之前和10月份繁殖期后性腺消退时,文蛤雌雄难以辨认,解剖性腺看不到卵子和精子的占 90%以上。文蛤怀卵量和产卵量与个体大小及外部条件有密切关系,据解剖测定一般3,4龄文蛤怀卵量为40-200万粒,排放量为 20-40 万粒。成熟的文蛤一年繁殖一次,但文蛤的生殖细胞是分批成熟,分批排放,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变态生长。

就全国来说,文蛤繁殖期为3—9月,但海况与气候因子变化会影响文蛤繁殖期的提前或推迟。一般来说,南方早于北方,全国文蛤繁殖期:广西5—7月,福建,江苏6—7月,辽宁,山东7—8月(青岛5—9月)。文蛤繁殖水温24—25。5℃,最佳水温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