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

一棵杨树造就一方产业

泗阳县位于苏北平原腹地,1975年南京林学院选择在泗阳县试行栽种了从意大利引进的第一棵杨树。如今意杨不仅成为泗阳大地的巍巍景观,更成为泗阳县的一大经济支柱。泗阳县委书记赵深介绍,“十五”以来,泗阳县以“生态泗阳,绿色家园,经济支柱”为目标,持续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现已建成杨树成片林60 多万亩,在106万亩耕地实现了林网化,全县杨树栽植量以每年1000万株的速度递增。如今全县杨树生长总株数达1.2亿株,森林覆盖面积占境内土地总面积的47.8%,全县活立木蓄积量600万立方米,林木年产出量100多万立方米,均居我国平原地区之首。

为了将全县的林木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泗阳县委县政府努力实施样板示范、科技指导、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发展林木产业。如今泗阳的木材加工业已成为全县的经济支柱,林木产业占据全县经济的半壁江山。随着第一棵意杨在泗阳的引种,林木产业在这个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燎原之势。1979年,泗阳县在国内率先建起第一家胶合板厂。1992年该县临河镇62岁的退休干部伏法余组织5位农民自筹7万元资金,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股份制旋切木芯板厂,历经10多年的探索,伏法余创建的中信木业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旋切、涂胶、滚压、烘干、砂光、切割等众多复杂工序的胶合板流水生产线。年生产量已达10万立方米,年销售额过亿元,18年前合资创办企业的5位农民,每人累计分得红利近200万元。

着力打造淮海木业走廊

近20年来,泗阳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实现由农业向工业产业的转移,向综合配套业延伸,既发展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又培植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促进了个体木业企业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沿着纵贯泗阳全境的徐淮路沿线连绵10多公里的公路两侧,圆木、方木、板材堆积如丘陵般地向前延伸,一栋栋木业生产厂房鳞次栉比,一辆辆满载木材的运输车辆络绎不绝。如今,全县木材品种已发展为中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多层板、弯曲木、人造科技木等10多个大类。木业产品已拓展到各式家具,复合木地板、包装板、装饰板、建筑模板等数十个品种,并催生出枫林、东升、德华兔宝宝、多丽世家等数十个国内知名木业品牌。顺洋木业的建筑模板、中信木业的复合面板、新鑫木业的台面板、径伟木业的高级贴面板、亨利木业的精致薄板、巨豪木业的强化木地板以及华东国际木业城的木材大市场,在国内已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额5000多万美元。2009年,泗阳县规模型木业制造企业720多家,木制品生产量300万立方米,实现销售额69.7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

杨树

一方产业造就一片绿洲

跨入泗阳县境,无论是农户的房前屋后,还是河堤、路旁与广阔的原野,到处被成片茂密的杨树林所覆盖。泗阳是黄河故道的流经重地,远古时代,汹涌的黄河顺势而下,在这片土地上流淌着1000多米宽、37公里长的流沙水道。随着时代的变迁,黄河故道成为地势低洼、杂草丛生、十年九荒的洪水走廊。为了改变荒沙,勤劳朴实的泗阳人战天斗地,移土填河,在黄河故道沿线建起16万亩的意杨成片林。为了提高产业经济,全县变单纯粮食种植为林—农、林—经(经济作物)、农—经间作的三元种植模式。县委县政府大力鼓励农民积极探索林、粮间作和林、经套作经验,实施科学种植,有力地促进了林木产业发展、木业资源扩张和生态环境建设。

县委书记赵深说,杨树的生长成熟期一般是10年左右,按照生长规律每亩地种植30棵,10~15年成材,每棵杨树价值1000元左右,每亩地的收获可达3万元之多。杨树种植的前4年由于树苗小,土地日照充足,植树的农田可套种两熟作物。4年后林木茂密,在林间可套种药材、食用菌,同时发展养殖业与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如今,在泗阳境内的徐淮路、泗沭路等绿色通道两侧建设了食用菌与蘑菇产业带,在六塘河畔建立了水禽养殖带,在黄河故道建设了家畜家禽养殖带,在沿河乡镇建设水产养殖带,促进了农、牧、水产养殖业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