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羊踯躅的主要亚种

羊踯躅(原亚种):

Rhododendron molle(Blume) G. Donssp molle

该种因叶较大,密被灰白色微柔毛及疏刚毛;花冠大,黄色或金黄色,极易识别。

原产地:中国东部,海拔平均2400米。株高150厘米,花冠漏斗状,叶片长圆状椭圆形,冬季落叶,抗寒区:H4;主要颜色为黄色。 莲华踯躅(亚种):又名日本羊踯躅

Rhododendron molle ssp japonicum

命名者及年代:A.Gray, 1830

同义学名:

R. glabrius (Nakai)、R. glabrius var.aureum、Azalea japonica (A.Gray)、

R. japonicum、R. japonicum f.aureum、R. japonicum var. canescens

原产地:.日本北海道北至九州南部和西部,海拔100-2100米。

株高150厘米,花冠广漏斗状,叶片倒卵形。冬季常绿不落叶,生长旺盛。

抗寒:H4

主要颜色:红色

羊踯躅是什么?

羊踯躅(即闹羊花)中毒,是采食羊踯躅的嫩叶所引起,临床上以口吐白沫,喷射性呕吐、皮温低下和步态摇晃为特征。

各种家畜都可发生,反刍动物较为敏感,水牛尤甚。多在4~6月份发病,立夏和小满之间为发病高峰期。

71个病例中,此期间发病的占72%。主要见于我国南方的一些省份。

据在湖南省的调查,发病率大约在15%,病死率为3%左右。羊踯躅(RhododendronmolleG.Don),即闹羊花。《本草纲目》中列为下品,曰“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故而得名;《华佗神方》中用杖子汁解踯躅中毒,《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和《千金翼方》也都有羊踯躅的记载。

“羊踯躅”是什么植物?

羊踯躅又名闹羊花、黄杜鹃、黄色映山红。为杜鹃花科落叶灌木,高1-2米。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被毛;叶片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向上微弯的刚毛。花多数,成顶生短总状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花金黄色,花冠漏斗状,外被细毛,先端5裂,裂片椭圆状至卵形,上面一片较大,有绿色斑点,花期4-5月。

落叶灌木,高1~2米。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被毛;叶片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向上微弯的刚毛,幼时背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多数,成顶生短总状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萼5裂,宿存,被稀疏细毛;花金黄色,花冠漏斗状,外被细毛,先端5裂,裂片椭圆状至卵形,上面一片较大,有绿色斑点;雄蕊5,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于雄蕊。蒴果长椭圆形,熟时深褐色,具疏硬毛,胞间裂开,种子多数。细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羊踯躅怎么读 羊踯躅的意思

1、羊踯躅的读音:yáng zhí zhú

2、羊踯躅(学名:Rhododendron molle (Blume) G. Don ):落叶灌木,高0.5-2米;分枝稀疏,枝条直立,幼时密被灰白色柔毛及疏刚毛。叶纸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幼时上面被微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柔毛。总状伞形花序顶生,花多达13朵,先花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冠阔漏斗形,长4.5厘米,直径5-6厘米,黄色或金黄色,内有深红色斑点,花冠管向基部渐狭,圆筒状,长2.6厘米,外面被微柔毛,裂片5,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蒴果圆锥状长圆形,具5条纵肋,被微柔毛和疏刚毛。花期3-5月,果期7-8月。

3、生于海拔1000米的山坡草地或丘陵地带的灌丛或山脊杂木林下。产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有一亚种产日本。该物种花朵美丽,颜色鲜艳,并具有较高的中草药价值,为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多栽培,也是众多杜鹃园艺品种的母本,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