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水稻的立枯病要怎样防治?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措施:(1)精选谷种及种子消毒。使用成熟饱满纯度高的稻种,浸种前先晒种2~3天,经泥水(或盐水)选种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天;或用3%广灭灵水剂5000倍液浸种1~2天;或用5.5%浸种灵Ⅱ号乳油5000倍液浸种1天,均对立针期立枯病有良好防效。
(2)苗床消毒。播种前,每平方米苗床用95%的绿亨1号(恶霉灵)精品1~2克,对水喷布于苗床或育秧箱上;也可每平方米用移栽灵混剂1~2毫升,对水3千克喷布苗床。
(3)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要过长,不要使芽受伤;苗床上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及硫铵、磷酸二铵、过磷酸钙等肥料;播种前浇足水,3叶期前不浇水或酌情少量补水,揭膜后适当补水。
(4)药剂喷秧。水稻出苗后在1叶1心和3叶1心期,各喷95%绿亨1号4000倍液1次;也可用15%立枯灵液剂500倍液,或3%广灭灵水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喷雾,均有良好的防效。
水稻立枯病怎么防治?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
2006-3-22
10:09:21
区农牧局植保站
阅读20次
水稻立枯病是育秧期间威胁较大的主要病害之一,多由不良环境诱致土壤中致病真菌寄生所致,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旱育秧和抛秧,严重的造成秧苗不足,延误农时以致影响水稻产量。
水稻立枯病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1)芽腐:在种子或芽基部有白色或粉色霉层;(2)基腐:病苗心叶枯黄,基部变褐变软;(3)卷叶黄枯:心叶卷曲逐渐萎蔫枯黄,根变褐、茎基部变褐、甚至软腐,拔苗时易连根拔起或心叶易折断,在苗床中间部分成簇成片发生;(4)青枯:多发生在3叶期前后,病秧先不吐水,后突然成簇成片青枯,心叶或上部叶卷成绺针状,略呈青灰色,其它症状同黄枯。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目前防治立枯病仍以敌克松的效果为最好。预防浓度为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两药兑水35公斤);在3叶期出现零星卷叶或无风的早晨出现零星秧苗叶尖端无水珠时,应及时用药抢治,抢治用药浓度为300-500倍液(1两药兑水15-25公斤)进行喷雾。
*注意两点:一是对原药要进行两次稀释,先用容器对原药粉进行稀释后,再倒入喷雾器水箱进行第二次完全稀释;二是喷雾时间应在下午5时后进行,避免药物强光下分解。
水稻立枯病有哪些症状及如何防治?
水稻立枯病主要有幼芽腐死和立针基腐等症状。芽腐是在出土前或者刚出土时发生,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中心枯黄,叶片不展,茎基较软易折,根变成黄褐色。从出苗到插秧的整个育秧阶段均可发病,但离乳期发病最重。水稻立枯病一般可通过土壤调酸、生态防治和药剂防治等进行防治。将土壤pH调到4.5~5.5,可有效减少旱育秧立枯病地发生。在东北地区,把调酸作为防治立枯病的主要措施;通过控制床内温度、床土水分状况、合理施肥以及床土消毒等措施也可有效防治立枯病地发生。防治立枯病的药剂有敌磺钠和稻瘟灵等,也可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浸种。
水稻立枯病由哪些病原菌引起?怎样防治?
水稻立枯病分为苗期立枯病和本田期立枯病,主要由镰刀菌(Fusarium spp.)、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和腐霉菌(Pythium spp.)引起,其中以镰刀菌为主。
防治本田期立枯病一是要选用抗旱力强的品种;二是后期管理要浅水与露田相结合,促进根系生长;三是要合理施肥,基肥要施足,追肥要早施,避免施氮过多、过迟,防止贪青或早衰;四是药剂防治,包括药剂浸种或拌种:采用药剂有2.5%或10%适乐时、25%施保克乳油、45%施保克水剂、10%浸种灵乳油、40%卫福胶悬剂、40%苗病清等;苗期喷雾:在秧苗1叶1针期,喷施3%育苗灵或40%苗病清。
苗期立枯病的防治主要是通过床土调酸,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的环境,达到防治的目的。药剂防治也有很好的效果,如用苗病清或立枯一次净等封闭苗床或1叶1针期喷雾等。此外,注意通风炼苗也是防治苗期立枯病,特别是生理性立枯病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