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小花糖芥嫩叶可以食用吗?

不能食用,小花糖芥含有强心苷类物质的毒性。强心苷类物质有毒,常见于我们熟悉的蟾酥,夹竹桃等有毒物种中。

糖芥来自于十字花科,十字花科有熟悉的有萝卜白菜。小花糖芥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有棱角,基生叶莲座状,无柄,平铺地面,叶片有叉毛,茎生叶披针形或线形,总状花序顶生,萼片长圆形或线形,花瓣浅黄色,长圆形,长角果圆柱形,侧扁,稍有棱,柱头头状,果梗粗,种子卵形,淡褐色。花果期4-6月。

小花糖芥,野生资源极为丰富,经几十年来研究发现,其全草和种子中含有多种强心苷,具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强心苷类药物是治疗充血性心衰的首选药,主要有正性肌力、负性频率及轻度的利尿作用。该类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安全范围较小,其治疗量为中毒量的60%。用量稍大,容易引起中毒;用量偏小,达不到治疗目的。过量使用出现心律失常,阵发性心动过速,及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中毒现象严重时,出现房颤、室颤,直至停搏。不小心将小花糖芥吃进肚子里,轻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尿等,可能还会伴随着一些心率失常的症状,如果食用过多,并且没有及时的救治,死亡也是有可能的。

小花糖芥和荠菜相比,叶子更加的细长,而荠菜叶片相对来说是比较的较宽短。除此之外,叶子的形状也是有区别的,小花糖芥的叶梢部位形状为尖三角形,而荠菜的叶梢部位的三角形为钝角。小花糖芥的花期为5月份,而荠菜则是在二月底到三月初才陆陆续续地开花。第二,两者花朵在形状上颜色上都有非常显著的区别的,小花糖芥的花一般都长在植株头梢部位,颜色在前面就有讲过是淡淡的黄色,而荠菜的花一般分布在它的枝干上,并且花朵茎秆较长,宛如被一根棍子举起来的一串小星星,除此之外荠菜花朵的颜色为白色,这也是最为显著的区别。

十字花科药材按照根,果实,种子入药的各有哪些

十字花科的代表种有: ①独行菜,一或二年生草木,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藏等地;生在路旁、沟边和杂草地上。欧、亚两洲也有分布。全草及种子供药用,种子作葶苈子用,主治水肿、咳喘,有利尿、祛痰的作用;全草清热利尿。 ②菘蓝,二年生草本,原产中国,有栽培。根和叶供药用,根药名板蓝根,叶药名大青叶,清热解毒,主治多种炎症、流感,供工业用油。叶含菘蓝苷;植物有芥苷、新芥苷及氧化酶等;根含芥子苷、靛红、B-谷甾醇等。 ③菥蓂,一年生草本,中国普遍分布,生于荒地或田野。亚、欧及非洲北部均有分布。全草和种子供药用,全草可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种子利肝明目;嫩苗和中益菊,也可作野菜;种子含油量28~34%,工业用油。种子含芥子苷、芥子油、卵磷脂、硫氰酸烯丙脂、肌球蛋白等,全草含黑芥子苷、维生素C等。 ④荠,一或二年生草本,分布于温带地区,中国普遍分布。嫩株作蔬菜食用;带花全草及根供药用,清热凉血、止血、降压、利尿、消炎;根治结膜炎。全草含布枯苷、胆碱、多种氨基酸、肌醇、生物碱等。 ⑤葶苈,一年生草本,广布于亚、欧、美三洲。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分布;生于山坡、田边、路旁草地。种子油供工业用。种子含脂肪油、白芥子苷和芥子碱。 ⑥蔊菜,一年生草本,广布于中国各地;印度、越南、菲律宾也有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田野。全草药名江剪刀草,有止咳、平喘、解毒之效,主治慢性气管炎、肝炎等症;外用可治疮毒。全草含蔊菜素、蔊菜酰胺等。 ⑦紫罗兰,两年或多年生草本,原产欧洲南部。中国大城市常有引种,栽于庭园花坛或温室中,花美丽,供观赏。用播种繁殖。 ⑧桂竹香,两年或多年生草本,原产欧洲南部。中国各地有栽培,供庭园观赏用。种子油供工业用;花供药用,有泻下通经之效。花含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种子含墙花苷。 ⑨糖芥,一或二年生草本,产中国东北、华北、江苏、陕西、四川等地;蒙古、苏联均有分布。生于山坡、田边、荒地。全草及种子有健脾胃和消食之效;主治心悸、浮肿、消化不良;种子清血热、镇咳、强心。全草含强心苷;种子含糖芥苷。

叶子形状的糖很小

叶子形状的糖很小,指的是山柳叶糖芥,山柳叶糖芥,是十字花科,糖芥属植物,二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基生叶莲座状,椭圆状长圆形至倒披针形,果梗粗,长约一厘米,种子长圆形,长一厘米,花期6~7月,果期7~8月。

为什么白色花种最多,黑色花种最少

自然界里白色花最多,黄色第二,红色第三,黑色最少。 在自然界里,将近百分之八十的花并不香,一部分花还有臭味。香花中以白色最多,红色第二,黄色第三,橙色最少。花的香味、臭味都能吸引昆虫为它传粉。

花万紫千红,红蓝交辉,使人眼花缭乱。花的颜色通常是指花冠的颜色。花冠的颜色是由花瓣细胞里的色素决定的,色素的种类很多,与花的颜色有关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存在于细胞液中,含花青素的花瓣可呈现出红,蓝,紫等颜色。花青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现紫色。可以拿一朵牵牛花做实验,把红色的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它很快就变成蓝色,因为肥皂水是碱性的,再把这朵蓝色的花泡到醋里,它又重新变成红色。花瓣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有色体中,不同种类的类胡萝卜素,能使花显出黄色,橙黄色或橙红色。花的颜色是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含量多少及酸碱度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植物花的颜色,不是由花冠而是由其他部分表现出来的,如八仙花的颜色是花萼的颜色,合欢花的颜色是雄蕊的颜色。

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有些白花,比如菊花,萎谢之前微染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花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白色,中午淡红,下午深红,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又如八仙花,初开白色微绿,经过几天,变成淡红,或带微蓝,它不像添色木芙蓉那样朝开暮落。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渐淡褪。

此外,花的五颜六色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光波长,紫光光波短。酸性的花青素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向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有的花瓣,表面有较多的细微而排列整齐的玻璃球似的突起,看起来好像丝绒,能够像金刚石那样强烈地反射光线,色彩就更为鲜艳,如某些月季花就是。

花的不同颜色是适应它生理上的需要的。光波长短不同,所含热量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含热量多;蓝、紫光波短,含热量少。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在野生状态,红、橙、黄花都生长在阳光强烈的地方,反射了含热量多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蓝花都生长在树林下、草丛间,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含热量多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白花也多阴性植物,有些夜间开放,反射了全部的光波,是另一种适应措施。自然界少有黑色的花,只有少数的花偶然有黑色的斑点,因为黑色吸收全部的光波,热量过多,容易受到伤害。

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花得颜色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裸子植物的花是原始的形态,都带绿色,而花药和花粉则呈黄色。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和红,短波一端是青、蓝和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端发展,由黄而橙,最后出现红色;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应是最晚出现的花色,在进化过程中居于顶峰,最鲜艳,最耀眼。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还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公元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并蒂等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几十个品种。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自从美洲发现以后,才开始人工栽培,现在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后来,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培育,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蜂争粉蕊蝶分香

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对花颜色的进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衍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它们就成为了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在采蜜的同时给花完成了传粉授精。

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个习性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间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这样可以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昆虫和花有着密切的关系,花依赖昆虫传粉,而花能提供给昆虫花蜜。昆虫的传粉习惯影响着花朵形状的进化。花朵一般呈对称形状,但左右对称还是中心对称,这是个问题。科学家最近发现,花瓣的对称形式与传粉昆虫的喜好有关,后者驱动了花朵形状的进化。花瓣的对称方式可以分为左右对称(例如兰花)和中心对称(例如百合花)。化石研究显示中心对称的花出现得早,而左右对称的花出现得晚,并曾经几次独立进化出来。西班牙科学家发表研究报告说,他们研究了一种糖芥花朵的进化,发现传粉昆虫对花朵形状的偏好可能影响了糖芥的进化。

他们研究的这种糖芥生长在西班牙东南部山区,它们有一种罕见的特征——在同一植株上既有左右对称的花朵,也有中心对称的花朵。而其它植物一般同一植株上只有一种对称形式的花朵。??

研究人员对300株糖芥进行了约2000次昆虫传粉的观察,研究后发现这种糖芥的主要传粉昆虫更偏爱左右对称的花朵,拥有这类花朵的植株产生的种子和后代也更多。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左右对称的花随着时间推移将越来越多。不过,科学家还不知道传粉昆虫偏爱左右对称花朵的原因。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因为这种形状更有利于昆虫的降落。

这是什么植物,植株矮小,花也很,黄色,十字形。应该属十字花科。

小花糖芥(Erysimum cheiranthoides Linn.)

属于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有棱角,具2叉毛。

基生叶莲座状,无柄,平铺地面,叶片长 (1-) 2-4厘米,宽1-4毫米,有2-3叉毛;叶柄长7-20毫米;茎生叶披针形或线形,长2-6厘米,宽3-9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深波状疏齿或近全缘,两面具3叉毛[1]  。总状花序顶生,果期长达17厘米;萼片长圆形或线形,长2-3毫米,外面有3叉毛;花瓣浅黄色,长圆形,长4-5毫米,顶端圆形或截形,下部具爪。长角果圆柱形,长2-4厘米,宽约1毫米,侧扁,稍有棱,具3叉毛;果瓣有1条不明显中脉;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头状;果梗粗,长4-6毫米;种子每室1行,种子卵形,长约1毫米,淡褐色。花期5月,果期6月。

糖芥功效与作用

清血热,镇咳,强心。

虚劳发热,肿结核咳嗽,久病心力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