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图片,南瓜藤和南瓜蔓的图片区别?
南瓜藤和南瓜蔓没有区别。南瓜藤和南瓜蔓是一回事,只是两种叫法,是葫芦科南瓜属下的植物,别名番瓜藤,盘肠草,南瓜苗。藤含丰富的胡萝卜素,粗纤维素等营养成分,该种的果实作肴馔,亦可代粮食。全株各部又供药用,种子含南瓜子氨基酸,有清热除湿、驱虫的功效,对血吸虫有控制和杀灭的作用,瓜蒂有安胎的功效,根治牙痛。
什么是南瓜蔓图片?
答:南瓜蔓就是南瓜藤也叫番瓜藤、盘肠草。
很多人在南瓜生长过程中,蔓藤生长旺盛的时候摘下南瓜蔓,可以用来滚汤喝,也可以用来炒着吃,可以说南瓜蔓是很不错的一种食物,用南瓜蔓做出来的汤是特别的清甜的。非常美味有对身体有益的食物
有没有南红瓜珠种类图片和价格?
我是讲堂空空--珠宝玉石收藏知识传播者,今天给大家分享下南红瓜珠种类图片与价格。
大家都知道南红珠子一般分为南瓜珠、朝珠、藏区圆珠、扁珠、算盘珠以及扣子六个种类。我们今天就给大家做一个南红瓜珠种类图片和价格上的分享。
南红瓜珠也就是南瓜珠,顾名思义也就是将珠子做成类似于南瓜的形状。发现的最早的这种形状的南红珠子是产于宋辽时期,而南瓜传入我国的年代是在明朝,所以可以推断出这种形状的珠子并不是我国原创。南红瓜珠形制由来有个比较受大众认可的是瓜形珠子最早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然后传入西亚,最后被宋辽时期的牧民发现并购买带入我国,我国工匠也开始制作这种形状的珠子。
南红因为多裂,通过做成这种形状可以有效的遮掩裂痕,所以当时人们很快的将这项工艺运动到了南红身上。南红瓜珠一般认为兴起于宋辽时期,繁荣于元明时期,最后被遗弃于清朝时期。而同样也因为不同时期的工艺与欣赏水准的不同,南红瓜珠也可以根据时期分为三个种类。
一、矮桩瓜珠
矮桩瓜珠年份最早,基本都是产生于宋元时期。特点是扁圆多棱角,看上去有点像算盘珠的形状。
二、中桩瓜珠
中桩瓜珠产于瓜珠的巅峰时期元明两朝,相对宋辽时期的会显得粧稍微长一点,外形上和勒子的构造很像。
三、高桩瓜珠
高桩瓜珠产于明晚期或清朝,看上去会有点像是圆珠的感觉。
南红瓜珠工艺上的遮瑕以及年份悠久一直是南红珠子里面最贵的,一颗普通的老南红瓜珠一颗也要上千元,品相好的价格上万也不在少数了。
现在虽然很少做南红瓜珠了,但是它依旧代表着几个时代的审美与工艺,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入手一串珍藏的。
历史上的朱元璋面貌真如大明风华中那样奇怪可怕吗?
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朱元璋相信不用过多介绍。
朱元璋(1328—1398),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
朱元璋的画像,既有宫廷的,也有民间的,版本达16种之多,堪称史上之最。大部分历史类书籍中的朱元璋,都长着一张标志性的“鞋拔子脸”, 下巴奇长、耳朵肥大、满脸麻点,模样十分丑陋。
无论是史学家,还是非史学家,一直争来争去
具体分成两大派系
NO.1 方形国字脸
NO.2 “鞋拔子”脸(“猪腰子”脸、“芒果”脸)
这些丑陋的画像体现出鲜明的清代服装特点,估计是满清王朝为了丑化明朝而伪造出来的。而在故宫南熏殿所藏的官方正式版历代帝王画像中,朱元璋的面貌却与民间通行的“猪腰子脸”大相径庭,反而显得天庭饱满,地角方圆,面如满月,不仅不丑,甚至还颇有英气。有人推测很有可能是朱元璋出于美化自己的考虑才画出来的。那么到底哪个才更接近于真实呢?
这张故宫南熏殿的画像应该靠谱些,南熏殿的朱元璋官方画像有两张,一张中年的,一张晚年的,这两张画像高度相似,可见画师参照的应该是同一个人,如果朱元璋的长相不是这样,那么画师是很难做到把两个年龄阶段的画像都伪造的天衣无缝的。
再就是,从朱元璋与后世其他几位明朝皇帝的画像对比看,故宫存世画像还是可靠的,因为几位的相貌都是那种方形、虬髯的国字脸,这是血缘关系决定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朱元璋的真实形象应该与正版画像相似,那种“鞋拔子脸”很有可能是后世为了丑化或者是神化而伪造的。
至于清朝那张错到离谱的“芒果脸”明太祖画像,虽然丑陋可笑,但也不至于是清朝官方的刻意抹黑。大部分明朝画像在当时丢失,所以清朝这幅画像所参考的资料出自民间。且不说民间画师距离朱元璋时代已经非常久远(服饰错误很多),这些画多多少少还带有些戏谑戏说的性质。而且事实上这些民间画像比清朝官方那张还丑些。
图1.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半身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2.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乾隆御制本
图3.明太祖朱元璋坐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4.明太祖朱元璋坐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5.清·《朱元璋像》 民间私藏本
很显然,在九件异形像中,虽然大多“凤眸龙头,黑痣盈面”(《胡氏书画考三种》,46页),但几乎没有两件完全相近的画像。不仅人物的面部形象细节有所不同,最能代表明代帝王礼制的服饰方面,也是千差万别。这些作品,大多收藏在南薰殿中,虽然没有作者署名,但首倡者应该都是宫廷画家,其中不少还是与朱元璋同时代者。他们对明代服饰应该并不陌生,更不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之所以出现这种状态,只有一种解释,这些画家是故意为之,或者是被当政者授意为之。
而在正形像中,无论是壮年坐像,还是晚年半身像,其服饰、帽子和面部造型都是相近的,其服饰是符合明代帝王礼制的。其全身坐像描绘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头戴乌纱帽,身着黄色龙袍,腰围绿红相间的腰带,双手靠于龙椅,置于腰侧,旁有黄色玉圭相伴,胡敬在其《南薰殿图像考》中称其“服冕垂旒,被衮执圭”(同上),是可与其相印证的。在朱元璋之后的明宣宗、明宪宗和明英宗等诸多帝王像中,其服饰也与此大致相类。在正形像中,朱元璋脸面红润光滑,并无黑痣。
同一个人的画像,竟然有如此天壤之别,这在中国历史上,确乎是极为罕见的。近世以来,已有不少学者撰文讨论。较早对朱元璋画像展开探讨的是金致淇(1896-1974),他在其简短的千字文《明太祖像真伪考》(《考古》1935年第1期)中,依据有正书局《中国历代帝后像》和民国《故宫周刊》所刊正形像及在故宫武英殿所见异形像,结合相关文献,考证异形像为伪,而正形像为真;赵如珍《古董辨疑》中《明太祖御容之伪》指朱元璋御容有二,“一为温文儒雅,五官端正者,一为雄豪奇伟,深目长颊者”,他推测深目长颊者为真,而温文儒雅者为伪。深目长颊者即异形像,而温文儒雅者即正形像。
其理由是“若非真像,在专制时代无人敢为之,况其子孙又奉祀之,其必为真像盖可知也”(赵如珍《古董辨疑》第十四章,中国书店,1989,5页);潜斋的《明太祖画像考》则首先指出《明太祖实录》记载的“上梦神人以璧置于项,既而项肉隐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药敷之,无验,后遂成骨,隆然甚异”证据不足,认为即便记载属实,项内生骨当在颈椎间,而不能改变其面部轮廓。
其次认为明代异形像的冠服礼制与明制不合,而正形像则是吻合的,因而也认为异形像为伪,正形像为真。倪方六的《朱元璋相貌疑云》认为从遗传的角度看,明朝诸帝均无异形像的长相,“相反都与朱元璋的标准像差不多。所以说,真实的朱元璋与标准像不会差得太远”(《文史博览》2007年第5期);一知的《明清皇家帝后像形态论释》(《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和曾佳的《在“历史的相册”中追忆帝王—明代帝王肖像画研究》(《荣宝斋》2010年第1期)都指出明朝帝王肖像画存在写实、美化和异化三种类型,尤以朱元璋肖像画为甚。研究朱元璋画像最为详实的莫过于胡丹的《相术、符号与传播:“朱元璋相貌之谜”的考析与解读》,该文在用大量史料论述了朱元璋画像的演变过程后指出:“在明代中前期,朱元璋相貌已由奇貌发展为奇骨,却还未化作一副猪龙之形;但到了嘉、万年间,已完成龙形虬髯的转化。在朱元璋新形象的构建过程中,官方与民间各自追求自己的真实,并积极互动,从而在特定的叙事框架中形成一个奇异多变的朱元璋形象。”(《史学月刊》2015年第8期)这些探索虽然大多对朱元璋异形像提出异议,但因其搜集的朱元璋存世肖像画不够全面,且提出的理据也不够充分,因而总有令人不能完全信服之感。
究竟朱元璋的真实相貌应该是怎样的呢?在传世的截然相反的艺术造型中,到底孰真孰假?基于此,笔者在考察传世作品的同时,结合文献记载,基本上廓清其历史的迷雾,认识了朱元璋本来的真实形象。
《明史》记载朱元璋形象说:“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此处并没有指出朱元璋有“异相”,而“奇骨贯顶”也与异形像中夸张变形的下颚明显不是同一回事。而明人何乔远(1558—1631)在其《名山藏》中也进一步佐证了朱元璋的这一形象:“日章天质,凤目龙姿,声如洪钟,奇骨贯顶。”(江苏广陵古籍刊印社,1993,25页)既然如此,为何会出现如此奇异的朱元璋画像呢?这要从朱元璋本身的性格说起。朱元璋是一个生性多疑之人,为安全起见,不愿被人见到其真容。
所以,明人谈迁(1594—1657)在其《枣林杂俎》中有“疑像”一节谈到他的画像:“太祖好微行察外事。微行恐人识其貌,所赐诸王侯御容一,盖疑像也。真幅藏之太庙。”(中华书局,2006,1页)这就说明,出现朱元璋的“疑像”,是其本人有意为之,当时的王侯所得到的朱氏本人的画像,都不是朱元璋本人的真实形象。明人邓士龙在其编辑的《蓬轩类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高皇尝集画工传写御容,多不称旨。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及进览,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上览之,甚喜,仍命传数本以赐各王府。盖上之意有在,它工不能知也。”(参邓士龙《国朝典故》卷之七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552页)凡是画得像朱元璋的,都不称旨,唯独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者,反而得到了朱元璋的赞赏。明人张瀚(1510-1593)在其《松窗梦语》中还记载当时画像的残酷场景:“相传太祖图像时杀数人,后一人得免。意者民间所传,即后一人所写,未可知也。”(张瀚《松窗梦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页)有不少画家因为画得太像朱元璋而丢了性命,这在中国画史上,都是超乎寻常的,足见朱元璋对自己画像的重视程度。
朱元璋的异形像之所以在民间流播甚广,甚至在传世的朱元璋肖像画中,无论各大博物馆,还是民间所藏,其异形像都以压倒性多数胜于正形像,其主要原因在于朱元璋贵为九五之尊,民间往往将其神化,容易满足普通民众对皇帝的神秘心理,再加上朱元璋本人对其异形像推波助澜,因而自明代洪武年间直到清代,关于朱元璋的异形像就大行其道。清人彭湘在其《凤阳使院观明太祖像》诗中,有“想见态雄杰,天授神武姿”“屏息再拜观,广额垂丰颐。骨相自殊众,铁冠宁谀词”(《适龛诗集》)句,就诗意来看,诗人所观摩的明太祖像,应当还是异形像,足见其影响之巨,而真正代表其真实容颜的正形像则藏在深宫人未识。这就为后人清晰认识朱元璋本尊制造了障碍。好在文献与画像俱在,拨开层层迷雾,其真相自然也就浮出水面
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苗怎么区别?
冬瓜苗一出来与黄瓜不一样,黄瓜苗一长出叶片,是翠绿的,有小毛,但也是绿的。
冬瓜就不同了,叶片绿里发白,且浑身长满白绒毛小时候因叶片小,不好分辩,等长到四五个叶片就更分明了,冬瓜叶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