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乌桕是什么

乌桕jiù ,又称木子树,为工业用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据“四五”森林资源清查,四川全省有成片桕林841ha,零星桕树3872万株。

30年来平均年生产桕籽1447.3万kg,历史最高年(1956年)达2169.5万kg是省内栽培较多的经济林木。

四川的乌桕主要分布在海拔100-600m的农业耕作区,其经营方式和油桐相同;在集中产区以桕粮混作和间作为主,纯林经营极少,也有与油桐一起形成桐、桕、粮混作或间作的。分散产区以“四旁”零星种植为主。据巫山县调查,全县有乌桕树135万株,其中,种于耕地上实行桕、粮 间作的有104.6万株,占总株数的77.5%;四旁零星种植的有30.4万株,占22.5%。

这种桕粮混作和间作的桕林,为具有半自然状态的人工林,其特点亦与四川的桐林相似:

(1)无固定株行距,单位机种上种植数量随耕地状况而异。在坡度大,地块小、石块多的旱地上,常植乌桕于地坎边角和石旁隙地,每公顷可达450-800株。间种作物以玉米、红苕豆类为主,一般为一年一熟。

(2)更替频繁,一般为多世代异龄林。

(3)桕、粮分层分段利用空间,林分生产力较高。

(4)乌桕宜丘陵山区发展,并且可以在山地造林,平原和丘陵造林,甚至可以在土地比较干旱的石山地区种植。如:铜锤桕:主要优点是树体小,宜适当密植,单株结实性能好,群体产量高。适应性强,较耐旱耐脊,鸡爪桕:优点是适应性强树体较高大,发枝能力强,枝条密度大,幼枝光滑,结果枝比率高

乌桕什么意思

乌桕释义:

乌桕属于落叶乔木,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

乌桕

拼音: [wū jiù]  

乌桕(学名:Triadica sebifera (Linnaeus) Small)是大戟科、乌桕属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

乌桕是典型的阳性树种,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红壤、黄壤、黄褐色土、紫色土、棕壤等土类,从沙到粘不同质地的土壤,以及酸性、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均能生长,是抗盐性强的乔木树种之一。

乌桕要求有较高的土壤湿度,且能耐短期积水。同时有一定的抗风性和褶燕地较耐干旱瘠薄。此外,乌桕对有毒氟化氢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木材白色,坚硬,纹理细致,用途广。

叶为黑色染料,可染衣物。根皮治毒蛇咬伤。白色之蜡质层(假种皮)溶解后可制肥皂、蜡烛;种子油适于涂料,可涂油纸、油伞等。

生于旷野、塘边或疏林中。

阳性喜光树种,对光照、温度均有一定的要求,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在750毫米以上地区均可栽植。在海拔500米以下当阳的缓坡或石灰岩山地生长良好。

乌桕的意思

乌桕的意思具体如下:

乌桕是一种树,也叫蜡子树。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略呈菱形,秋天变红,花单性,雌雄同株。种皮外有白色蜡层,可用于制肥皂、蜡烛等;种仁榨的油叫梓油,可用于制油漆、油墨、润滑油等。是中国南方重要工业油料树种。

乌桕

乌桕,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其为中国特有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现日本、越南、印度以及欧洲、美洲和非洲亦有栽培。乌桕高可达15m,树皮暗灰色;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

花单性,雌雄同株,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轴最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种子扁球形,黑色。乌桕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不同种类、色泽、酸碱度土壤中均能生长,是抗盐性强的乔木树种之一。

乌桕的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日本、越南、印度也有;此外,欧洲、美洲和非洲亦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广州近郊。

中国的河南、甘肃以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在湖南,乌桕分布于慈利、沅陵、洞口、新宁、炎陵、永兴、宜章、长沙、南岳。湖南省海拔800m以下低山、丘陵、湖区平原普遍生长良好。

乌桕喜光,对光照及温度有一定要求,能耐短期积水,同时有一定的抗风性和褶燕地较耐干早瘠薄。此外,乌桕对有毒氟化氢气体有较强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