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从某一角度分析虞美人?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

虞美人李煜,从某一角度分析虞美人?

虞美人的思想内容?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原文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楼昨夜又东风的东风什么意思?

意思是: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 这句话出自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点评: 《虞美人》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该怎么赏析?

李煜词冠天下,性格柔弱而无治国之材。亡国被囚之后,因思前朝往事而触情生情写下《虞美人》。

《虞美人》本是词人即兴之作,从一国之尊到阶下之囚,心理落差之大,难免触景生情。面对不堪往事,多少愁化做一曲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此时的他,多少悲愤化做文字流离笔纸之间。眼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朱颜改,文字游戏便成了借刀杀人的藉口。一山岂能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李煜始料不及的是,抒情之笔正将他推向死亡之边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多少愁,随着生命的消亡,一切都付之东流。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多言惹锅,长舌招灾。李煜绝笔虞美人,江山不爱喜文章。多少愁肠词赋中,谁解其中千万结?

(菲儿随笔)

虞美人是小学几年级的课文?

5年级

古代亡国之君大多遭到后世非议,但是有一位皇帝,亡国之后被后人提起时,人们却往往是唏嘘不已。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通音晓律,尤其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他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据宋人笔记,李煜在降宋三年后(太平兴国三年,978)的七夕节四十二岁生日上,作此词追怀故国,命南唐旧妓演唱。宋太宗闻之大怒,遣使赐牵机药鸩杀之。因此,这首词很可能是李后主的绝笔之作。

和大多数亡国之君不同,李煜固然具有过人的文学艺术天分,但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昏君。事实上,南唐的覆亡早在他父亲李璟在位时就已注定。

李煜即位后顶着北宋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苦苦支撑时局十几年,并没有犯过太大的过错。加上入宋后还不顾当局的猜忌,创作了大量追怀故国的作品播诵人口,最终使太宗皇帝动了杀心。

从这首词看,“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得极痴,唐圭璋以为《天问》之遗。同时,此句又点明了非一时的感慨,而是降宋这三年来,日日追怀往事,以泪洗面。“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写出了他多少次登楼南望故国的情境。

下片设想南唐故宫,那些承载着美好记忆的宫室应该还在,而当初的容颜已不复往昔。王闿运认为“朱颜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言耳。若直说山河改,反又浅也”,似求之过深。且李煜直书“故国”“江山”屡见,并没有太多顾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永无休止,正如自己的愁恨,较之“此恨绵绵无绝期”更为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