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七夕不是情人节,11月26号是不是情人节?
11月26日,不是情人节。在中国,基本上有两个情人节,一个是每年的2月14日,这个是西方的情人节,随着和西方的交流,越来越多中国的年轻人也开始过起了西方的情人节。
另一个是中国的农历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七夕节在古代,也会被称为七巧节。有一种说法,七夕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另一个说法呢,是古代的女子规矩森严,平时不能出门,在七巧节这一天,能够出门参加女红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才华,有机会接触年轻的男子。
怎么解释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并不是七夕节而是上巳节?
现代人把七夕节作为中国的情人节,其实有历史记载上巳节才是古代的情人节。
我是一生淑女,我来谈谈我了解到的上巳节和七夕节。
上巳节这个节日对于今天的我们很陌生,说起农历三月三大家就熟悉,其实三月三就是古代的上巳节,这样就对上号了。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我们的民族内敛有余而浪漫不足,拉个手还被指责“男女授受不亲”。如果说三月三这天,远古先民曾经当作青年男女法定的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更不可理喻呢?在3000年前的周代法律就这样规定,有史为证《周礼.地官》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以仲春之月,令合男女,于是时也去,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这段话的意思农历三月、四月间仲春时节,未婚男女必须相会,官府和父母都不得阻拦,无故不执行命令者,要受到惩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令呢?这主要是解决当时人口和粮食问题,俗称“食色问题”。阳春三月、春回大地,少年钟情、少女怀春,为了社会安定和人口发展,鼓励青年男女顺应天意于田间地头去约会、郊游,做男女合和之事,与春天来一场诗情画意的密会,通过联谊的方式表达对土地、种子和粮食的祈愿。
有诗佐证,诗经.郑风.溱洧就有描述。
诗经 郑风 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
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
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
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表达了上巳节那天,郑国倾巢而出的俊男靓女们,在溱水之伴、洧水之滨手持兰草沐浴、在打情骂俏中约会和自由恋爱、尽情欢乐的盛宴。
魏晋以后,上巳节又加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描述的曲水流觞,使上巳节变得多元化也凸显雅俗共赏。
至宋代,理学的兴盛,礼教越来越森严。上巳节的崇尚欢快、自由的主旨与理学有违,这个传承几千年的节日逐渐没落,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上巳节看似消失了,但它的火种实则还在流传。 时至今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比如广西壮族、贵州侗族、海南黎族、湘西的苗族都把三月三上巳节作为自己民族的情人节。
七夕节在古代来源于人们对星象的崇拜,是织女与牛郎的神话传说,女人们把自己的所及所不及愿望期许于上苍。与上巳节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女性群体活动,比如乞巧、互访闺蜜、同切磋女红,是真正的女儿节,在这个节日里男性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至于男女定情更是衍生品。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乞巧是七夕流传最久、最广的习俗。最终被定为中国情人节是2006年5月20日。
在速食时代的今天,不管是每年的三月三上巳节还是情人节,呼三朋四友、偕爱人之手来一个说走就走的郊游,跳出钢筋混凝土大厦,徜徉在明媚的阳光下,放慢脚步,等一等我们的落后的灵魂,于诗词歌赋重温浪漫亦重拾古人之风雅。
男朋友情人节发1314红包要不要分手?
情人节的红包只是一个导火索。
这么久了,他的表现始终让你觉得不是很舒服吗?
所有的不辞而别都是蓄谋已久的离开。
所有雪花的落下,都是蓄谋已久的天气造成的。你更介意的是他平时的表现吧!真心觉得你是个更看重品行的女孩。
这么久了,没有分开,一定是在给对方表现的机会。
还有你肯定不是一个物质的女孩,你生气,是因为你知道:有一分钱给你花一分钱的男人,和有一万块钱给你花一分钱的男人对比,明显前边的那个男人让女人感动。
不知道他除了在钱财上比较抠门,其他方面对你怎么样?也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想分手。
在你做出决定之前,建议你看一下下面的分析:
第一:他抠门,如果是因为确实没钱,或者正在艰难创业期间,物质上确实无法做到,其他方面对你还不错,可以再等等他,患难与共的情意还是值得人珍惜的。
第二:他抠门,如果是因为他的家庭急需要他支援,其他方面对你还不错,他应该是个好人,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第三:他抠门,如果他本人也很上进,正在实习期间,工资很少,他那不到500的花销,也算大数目了,其他方面对你还不错,你也可以考虑等待一段时间。
所有在一起的前提都是,其他方面对你还不错,他只是暂时有难处。两个人在一起有时候钱真的不重要,懂得理解心疼,相爱两不疑才是两个人能不能长久相处下去的基础。
尤其是男孩子对你的爱和心疼更重要,所有的问题误会矛盾都会因为爱和心疼变得无足轻重。最后希望你能看清楚自己和那个男孩子的恋情,然后,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再做出选择。
你认为过中国人的雀桥七夕情人节是不是比西方情人节更有意义?
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并不是七夕,而是上元节,又叫元宵节、灯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七夕又叫乞巧节,说是中国“女儿节”更为贴切。所谓的七夕是中国情人节的说法,是今人胡乱按上的。
七夕节在古代究竟是不是情人节的意思?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虽然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但是在古代,七夕节还真不是情人节的意思。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爱情虽然是一件美好的、人人向往的事情,但在中国古代,爱情并不是可以大肆张扬的,因此,在古代七夕节并不是情人节。
民俗学家认为:七夕节主要是单身女子的节日。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赵魁夫认为,中国古代,七夕节应该是单身女子最快乐的一天,即使是春节,不少女子都未必可以穿着新衣服去串门,家中一般使唤男子走亲访友,只有在七夕节,古代的单身女子可以着盛装,大大方方地走出去与姐妹们聚会、玩耍。
“七夕节最早是在西汉的宫廷里执行的,后来流散到民间。”赵魁夫说,在西汉宫廷,宫女们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恋爱,所以七夕节最早的内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们在这一天展示刺绣、针线等手艺绝活。
赵魁夫告诉记者,七夕节流传到民间以后,被加入了诸如爱情、家庭美满等愿望,甚至还加上了提倡读书、写文章的内涵,比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晒书的片段。尽管七夕节各地风俗不同,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变的就是以“乞求女子巧慧”为主。
作者:一蓑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