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白榆是什么意思
白榆(UlmuspumilaL.),也称家榆、榆树,为榆科、榆属落叶乔木,树冠圆球形。
榆树约40余种,主产北温带。中国有24种,分布几遍全国,如北方有白榆、黑榆、大果榆等;南方有台湾榆、多脉榆等;西南有昆明榆、小果榆等。农村绿化应用较多,城市内一般用于庭园、工厂绿化。
基本不用于绿化造林,且自然种质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数量锐减。
白榆,也称榆树,榆树约40余种,主产北温带。中国有24种,分布几遍全国,如北方有白榆、黑榆、大果榆等;南方有台湾榆、多脉榆等;西南有昆明榆、小果榆等。在榆属植物中,以白榆在造林上最重要。白榆为落叶乔木,高达25米。
什么是白榆
白榆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其实它就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榆树,这种是属于榆科落叶乔木,就在幼树的时间段树皮非常光滑,呈现出来的是灰褐色的,没有什么规则感,显得很粗糙。它的小枝有些有毛有些没有,叶子是属于椭圆形状的,叶面很光滑没有毛,同时这种是属于先开花后出来叶子,每年的花果期大概是在三月到六月,东北地区相对会有些晚。如今它分布的范围比较多,就像华北和内蒙等地都能见到,喜欢生长在海拔一千到两千五百米一下的山谷或者是川地之中。
白榆有哪些特征?
(Siberian elm)
学名:Ulmus pumila L.。又称榆树、家榆。榆科,榆树属。
形态和用途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具不规则复锯齿及单锯齿,无毛或下面脉腋簇生柔毛;叶柄长2~6毫米。花簇生。果近圆形或倒卵状圆形,长1~2厘米,熟时黄白色,无毛,果核位于近中部。花期3~4月,果5月成熟。
榆树木材纹理通直,花纹清晰、美丽,略硬,比重0.57~0.66,有弹性,耐湿,耐腐,力学性能良好,可作车辆、枕木、建筑、农具、家具等用材。枝桠可作烧柴和编织材料。嫩叶可食,可作饲料。树皮纤维坚韧,可制绳或人造棉;并含有粘液物质,是制线香和蚊香的粘合剂。种实可榨油食用。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在以二氧化硫、铅、氯气为主污染物的厂矿区域内栽植榆树,能收到良好的净化空气的效果。
(唐午庆)
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中国的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及华中均有分布。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甘肃中部黄土高原在2100~2400米,秦岭、祁连山达2500米。
喜光,在全光照下其生长量最高。能耐炎热和高温,抗寒性强。对气温的适应变幅很大,在榆树分布区,年绝对最高、最低温差达97.6℃(47.6~-50℃),年积温1600~3200℃,生长期为213~268天。榆树在中国分布范围内,以东部湿润区(包括华北平原、东北东部、淮北平原)年降水量500~700毫米的地方,生长迅速,树体高大;中部半湿润区次之;西部干旱和半干旱的荒漠和荒漠草原,年降水量少(为200~500毫米以下),榆树仍能正常生长。喜肥沃土壤但又能耐瘠薄。耐盐力较强,一般在氯化物盐土(滨海盐碱土)上能耐含盐量0.35%;在苏打盐土上能耐可溶性盐0.38%;在硫酸盐土(内陆盐碱土)上能耐含盐量0.6%。榆树生长快,寿命长,一般20~30年成材。
(张敦伦)
育种
培育速生、干形通直、抗虫害的良种是榆树育种的主要任务。德国人克劳赫(M.Klotzch)于1845年进行了U.campestris和U.effusa杂交试验,杂种8年生时,高、粗生长比亲本大1/3。20世纪初在荷兰首先发现了榆树荷兰病,迅速蔓延到欧美各国。荷兰于1926年开始抗病育种,已选出几个抗病品种,美国近年来也通过杂交,选出了抗病速生的优良系号。在苏联根据对榆树荷兰病的抗性,将榆属树种分为高度感病、感病、弱度感病、抗病和高度抗病五类,而白榆的中亚生态型则是唯一高度抗病的。
中国榆树选择和杂交育种始于70年代,已评选出了一批优良无性系,单株材积比对照大30%以上。榆树容易无性繁殖,优良无性系增益又大,因此选育优良无性系是榆树的重要途径。榆树的无性繁殖可采用嫁接、嫩枝扦插和播根育苗。杂交育种也获得一些成果,如中国山东林校从白榆×毛果旱榆组合中选出的鲁榆(杂)1号无性系,树冠窄,主干圆满通直,生长快,单株材积超过对照50%,已用于生产。
中国于1980年组织了全国白榆种源试验,经6年试验结果表明:①白榆树高、胸径、侧枝长度、树干通直率与原产地纬度呈显著相关,与经度关系不大;②各种源生长力差异极大;③越冬性差异较大,如黄河中下游种源引到黑龙江省和新疆,枯梢较严重。
(庞金瑄)
造林技术
①采种:榆树4~5年生开始结实,8~10年即进入结果盛期,结实无大小年之分。翅果4~5月成熟,呈黄色。成熟后约3~4天开始脱落,可人工上树摘采或击落后扫集。采集后要在通风处阴干,以备播种或贮藏。种子千粒重5~8.2克。发芽率70~85%。在密封低温(5℃以下)条件下贮藏,1年后,种子发芽率仍可保持70%左右。②育苗: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做育苗地,切忌低洼易涝地。圃地要深翻30厘米,细整,施足基肥,多用床式育苗,也可用大田式育苗。一般采用条播,条距25厘米,播幅5厘米,沟深2厘米。撒种后覆土约0.5厘米,以不见种子为度,然后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一般3~5天发芽出土,10天左右可出齐。播种量每公顷翅果20~22.5公斤。1年生苗,苗高1~1.5米,地径0.5~1厘米,每公顷22.5~27万株。2年生换床移植苗,高2.5~3.0米,地径1.3~2厘米,每公顷6.75~9万株。在盐碱地要选择0~60厘米土层内含盐量不超过0.2%的轻度盐碱土育苗。要秋整地,施足基肥,躲过春旱,待6、7月份下过第一场透雨后,抢墒播种。播种量每公顷30~38公斤。采用大垄双行条播,条宽3厘米,条深3~5厘米,条距20厘米,覆土0.5~1.0厘米,稍加镇压。当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开始间苗,苗高5~6厘米时定苗,每公顷均匀留苗45万株左右,间苗后适当灌水。幼苗生长阶段要经常松土除草,于6~8月间结合灌水追肥。③造林:营造用材林要选用品质优良的大苗造林。选择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的深厚肥沃、水分充足的壤土和粘壤土,进行大坑整地(80厘米见方)。初植密度每公顷1200~1650株,3~4年后林分郁闭,采用下层抚育伐,也可采用每公顷405~600株的密度,一次定植。榆树与刺槐带状或行间混交能促进林木生长。营造农田防护林可用2~5行榆树构成的窄林带,亦可与窄冠型杨树或紫穗槐、沙枣等灌木混交,构成稀疏、低度通风结构的林带。当林分郁闭后,即多次间伐,间伐强度按材积计算一般不超过15~20%。榆树胁地较重,可在护田林带的边行合理配置其他胁地轻的树种,并挖截根沟,以减少榆树林带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干旱草原造林,要选择水流汇集的丘间滩地、宽浅凹地、沿河阶地等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及沙性母质的土壤。提前两年整地,深耕30~40厘米,以利蓄水保墒。选用根系发达的壮苗,按1~1.5米株距、3~4米的行距,秋季造林。造林前进行土壤改良。在地下水位1米左右的低洼地修建台田,在常年地下水位深于1.5米的地方,修条田以提高栽树部位的高度。在地势较高的碱荒地上,无排水系统,可沟洫围田,蓄积雨水天然淋洗,促进土壤脱盐;在内陆盐碱地适当深栽,滨海盐碱地适当浅栽。初植密度每公顷3300~4950株为宜。榆树与紫穗槐行间混交,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防止返盐。黄土高原地区,应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坡脚和坡的下部,侵蚀沟底部造林。要在头年雨、秋季采用反坡梯田整地,深度40~60厘米。按1.5株距、1.5~2.5米的行距栽植。可与刺槐、紫穗槐等进行带状或行间混交。④抚育管理:造林后2~3年进行松土除草。林木在7~8年郁闭时开始间伐,伐后郁闭度保留在0.6左右。
主要虫害有榆绿叶甲(亦称榆兰金花虫)、榆黄叶甲、榆紫叶甲、榆尺蠖、榆四条绵蚜、榆毒蛾、榆绿天蛾、榆木蠹蛾、蒙古木蠹蛾、光肩星天牛等。
(张敦伦)
参考书目
张敦伦等:《白榆》,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