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卖盆栽水果的地方,公司是不是应该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近年来高空抛物致人伤亡事件频发。前一阵微博热搜上律师解读:高空抛物可判死刑。但是除了法律的约束,物业也应该采取相关的对策和办法。

之前杭州市余杭昌运里小区就做了个好示范,为了阻止悲剧再次发生,小区街道购置47个"防高空抛物监控"全部朝天,这些广角摄像头距楼10米,呈60至80度角仰拍,正好将窗户和阳台包入拍摄范围,且不会拍到住户家里情况。居民说:干得漂亮!而其他物业公司也应该行动起来,采取相应措施,不要等悲剧酿成再去后悔!

高空抛物到底有多危险?之前有关人士做了相关实验得出结论:8楼坠下塑料花盆,杀伤力≈56式步枪!

实验者拿鸡蛋、苹果、塑料花盆从高空扔下,结果发现:12米高度时,苹果、鸡蛋瞬间就碎,地面钢板被砸出凹痕,塑料花盆却安然无恙。而25米高时,鸡蛋没有杂碎地面的玻璃,苹果砸碎一层玻璃,而小小塑料花盆的威力,竟能比肩56式步枪!

找了一些近几年高空抛物的案例大家看一下:

1.2018年7月13日上午,蚌埠市禹会区法院对一起高空抛物的案件进行了宣判,当地公交司机刘某在醉酒后多次从七楼平台将杂物扔下,砸伤一名孕妇,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

2.2016年11月11日,四川遂宁,不满周岁的言言躺在婴儿车中经过一栋居民楼楼下时,被一颗从天而降的健身铁球砸中,当晚抢救无效死亡。

3.2016年11月20日,出生仅44天的女婴被奶奶抱着在小区里晒太阳,突然被一块鸡蛋大小的水泥砸中头部,经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4.2017年7月11日,在深圳宝安区松岗街道蚌岗村,一名年仅21岁男子路过时被高空坠下的一块石头砸中头部,抢救无效身亡。

5.2018年3月,东莞,3个月大的女婴被楼上落下的苹果砸中,随即昏迷不醒。医生说,孩子右脑的功能可能会丧失。

6.2019年6月19日,南京一名路过的小学女生被砸中,受伤倒地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最终警方确认为一8岁男童抛物所致。

7.2019年6月16日,深圳一住宅楼玻璃坠落砸中男童,男童经抢救后离世。

高空抛物事件近几年屡禁不止,高坠的易拉罐、豆腐、盆栽……都有可能带来致命伤害,甚至是危及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对于维护居民人身安危,物业公司和相关部门有责任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监管。

蚌埠卖盆栽水果的地方,公司是不是应该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如同活的一样是什么成语?

栩栩如生

[拼音]

xǔ xǔ rú shēng

[释义]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出处]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例句]

繁花争妍斗奇、盆景造型奇特、怪石栩栩如生……10月5日,在蚌埠市现代花卉产业园举办的蚌埠市花卉博览会迎来最后一个开放日

有哪些好的景点可以推荐?

天井湖公园铜陵天井湖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铜陵市区主干道长江西路北侧,以堤山自然分割为东湖、南湖和北湖,三湖水面通连,距铜官山约5千米。湖中有一口“上通天,下通海”的井,名曰天井。湖因井、园以湖而得名。天井是坐落于天井湖公园的一大奇观,因地下涌泉,终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浮山景区浮山是一座文山,有“中国第一文山”的美誉。现存483块摩崖石刻,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浮山孕育了明清时期以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为代表的中国最大的家族学派“方氏学派”;孕育了清代独领风骚的文学流派桐城派;孕育了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孕育了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黄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浮山风景区包括浮山、白荡湖、白云岩三大景区,总面积76.7平方千米,主景区浮山面积19.1平方千米。大通古镇景区大通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西南,古名澜溪,扼九华、望黄山、临皖江、依铜都,建镇已有千年。它曾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清末民初,是大通古镇的鼎盛时期,小小的古镇上居住着10余万人,莺歌燕舞,有着“小上海”的美誉。随着岁月流逝,大通镇繁华不再。澜溪、和悦老街已被正式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16年大通获批中国首批特色小镇,2017年大通古镇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凤凰山景区

凤凰山位于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南部,属国家AAAA级风景区,凤凰山形胜凤凰,由横山、面山、灵风山、潭山、金山等构成。早在明朝“景泰”年间,诗人周铎就书写“庐外山高插半天,石边孤井聚甘泉,凤凰一饮千年后,尚有遗迹万古传”等十六首“凤凰八景”诗赞美过凤凰山。2016年2月,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经有关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推荐,安徽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铜陵市凤凰山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永泉农庄永泉农庄位于铜陵叶山脚下,地处沿江高速、铜宣杭高速、合铜黄高速公路的交汇处,距铜陵东高速出口1千米处。离铜陵市区20千米,至芜湖、马鞍山、合肥、南京、黄山和九华山的车程在30—90分钟。农庄依山傍水,毗邻叶山林场;500亩山林自然天成;70亩水面垂钓乐园;200亩原森林天然氧吧;在建设中不仅没有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营造了大面积观赏性果木、园林。自然环境幽静,常年负氧离子含量达到8000立方以上,是休闲、养生、度假的理想场所。铜陵博物馆铜陵市博物馆于2006年9月30日开馆,是地方性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全面展示铜陵地方特色的青铜文化,分蜚廉折金、铜地初曦、矿冶遗韵、青铜遗珍、吴楚争雄、当代铜工艺等6个部分。铜陵矿冶历史始于商周,盛于唐宋,延至当代,数千年绵延不断。陈列展览以青铜文化为创意主轴,通过展示精选的260余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馆藏青铜器和80余件当代铜工艺品,采用现代高科技展示方式模拟采冶铸场景,再现古铜都铜陵三千多年的悠久的采冶铸历史和遗韵。汉武文化生态园景区枞阳汉武文化生态园景区位于长江北岸的枞阳县城,是皖江城市集群的核心区域,由旗山、莲花湖、黄镇图书馆、烈士陵园等景区景点组成,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旗山扼长江险要,览江渚胜景,西周为宗子国所在地,战国时期即为长江水道著名关津、商贸重地。莲花湖是清代康熙年间侍郎、清代大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的方苞的祖业。黄镇图书馆景点位于旗山主景区北侧,收集收藏陈列了枞阳历代名人资料。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点坐落于幕旗山西麓,这里长眠着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西湖湿地景区

西湖湿地是铜陵市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翠湖六路以北、沿新大道和西湖东路以西、东湖一路以南、新城大道以东的围合区域。规划总面积4.7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约1.61平方千米,湿地景区面积1.81平方千米,陆地景区面积1.33平方千米。主要由110公顷的湿地体验区、80.56公顷的生态恢复区、49.9公顷的健康半岛景区、34.26公顷的湖光春色景区组成。岱鳌山景区白云岩岱鳌山位于枞阳、桐城、庐江三县结合部,主体在枞阳麒麟镇。东南走向,在绿荫覆盖、峰平坡缓的丘陵地带突兀而起,它有九座山峰对着大凹口,逶迤蜿蜒,山势削断,岩峭如壁。其最高峰为龙王顶,海拔270米,宛如一头巨鳌。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鱀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保护长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现存的国家一、二级水生珍稀动物。其主体部分位于铜陵市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水质优良,是养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

气象科普公园

铜陵市气象公园位于铜陵市西湖湿地南岸,是目前全国最大、内容最为齐全丰富的开放式气象科普主题公园。公园占地面积296亩,由气象科普设施、雷电体验馆、绿化工程、大气探测基地等组成。铜陵市气象公园以科普性、生态性、地域性、景观性为建设原则,为省内外游客、广大铜陵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集科普教育、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科技旅游景点。

在国内各种地域环境都能种植?

首先我本人是中原地带的,那就说说我们北方吧!

第一:法国梧桐

【生长习性】

梧桐树喜光。喜温暖气候,不耐寒。适生于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喜碱。根肉质,不耐水渍,深根性,植根粗壮;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生长尚快,寿命较长,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长季节受涝3~5天即烂根致死。发叶较晚,而秋天落叶早。对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抗性。怕病毒病,怕大袋蛾,怕强风。宜植于村边、宅旁、山坡、石灰岩山坡等处。

【 栽培方法】

梧桐栽培容易,管理简单,省水。正常管理下,当年生苗高可达50cm以上,翌年分栽培养。三年生苗即可出圃。栽植地点宜选地势高燥处,穴内施入基肥,定干后,用蜡封好锯口。在北方,冬季对幼树要包扎稻草绳防寒。入冬和早春各施肥一次。

长江、珠江流域较多。阳性树种,好生于温暖湿润的环境;耐严寒,耐干旱及瘠薄。夏季树皮不耐烈日。在砂质土壤上生长较好。

第二种:黄杨,俗称四季青

适应地区: 华北至华南,西南 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沈阳、葫芦岛、大连、丹东、鞍山、辽阳、锦州、营口、盘锦、北京、天津、太原、临汾、长治、石家庄、秦皇岛、保定、唐山、邯郸、邢台、承德、济南、德州、延安、宝鸡、天水) 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济宁、泰安、淄博、潍坊、枣庄、临沂、莱芜、东营、新泰、滕州、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安阳、西安、咸阳、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北、蚌埠、韩城、铜川) 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主要城市:南京、扬州、镇江、南通、常州、无锡、苏州、合肥、芜湖、安庆、淮南、襄樊、十堰)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 、都江堰、绵阳、内江、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广州、佛山、顺德 、东莞 、惠州、汕头、台北、柳州、桂平、个旧) 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 > 常绿灌木类 观赏分类: 观叶类 高度范围: 1-7 (M)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色,有规则剥裂;茎枝有4棱;小枝和冬芽的外鳞有短毛。

叶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1-3厘米,宽7-15毫米, 背面主脉的基部和叶柄有微细毛。花簇生于叶腋或枝端,无花瓣;雄花萼片4,长2-2。5毫米;雄蕊比萼片长两倍;雌花生于花簇顶端,萼片6,两轮;花柱3,柱头粗厚,子房3室。

蒴果球形,熟时黑色,沿室背3瓣裂。花期3-4月,果期5-7月。 生长习性: 中性,生长慢,耐修剪,抗污染 景观用途: 庭植观赏、绿篱 【别名】瓜子黄杨、千年矮、乌龙木 【来源】黄杨科黄杨属植物黄杨Buxus microphylla Sieb。

et Zucc。 var。 sinica Rehd。 et Wils。,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归经】苦、辛,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用于风湿关节痛,痢疾,胃痛,疝痛,腹胀,牙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3~4钱,作煎剂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第三:牡丹适不适合作为国花?

个人认为非常适合,牡丹花语给你看看

牡丹花的花语:牡丹花的花型宽厚,被称为百花之王,寓意着圆满、浓情、雍华富贵。鲜艳的牡丹,娇艳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期待,淡淡的爱和用心的付出。牡丹花叶象征着一类人,他们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

不同颜色牡丹花的花语不同。

1、红牡丹:象征着富贵圆满,属性为火。

2、紫牡丹:花语是“难为情”。

3、白牡丹:高洁,端庄,象征着守信的人。

4、绿牡丹:象征着对生命的期待,用心的付出。

5、黑牡丹:象征了死了都要爱。

6、黄牡丹:亮丽富有而华贵。

安庆和徽州文化能否代表安徽?

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

徽州历史沿革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统称“一府六县”。由今黄山市及婺源县(现属江西上饶)、绩溪县(现属安徽宣城)组成。

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所置的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历宋元明清四代。1934年由于蒋介石的军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县与太平县交换被划入宣城,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省过大,为维持中央统治,顺治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改称为安徽省。

❖ 徽州商人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俗谚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徽州人经商传统的由来。

徽州地区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山地贫瘠,耕地甚少,按照农耕文明的逻辑,生在徽州当然是“前世不修”。被逼无奈的徽州人为了生计只能外出闯荡,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但也由此造就了一个纵横数百年的商帮。

前世不修,

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

往外一丢。

徽州商人,即徽商,又名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是徽州府籍商人集团的总称。他们是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商帮,影响极大,纵横中国商界五百余年,江南一带的市镇常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譬如扬州的盐商中就以徽商的影响力最大,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到道光十年(1830年),徽州盐商基本把持了全国的盐业运输和买卖,徽商也在这一时期控制了全国财政的4/7。徽州人汪应庚、汪廷璋、江春、鲍志道等都是煊赫一时的两淮盐总。

徽州商训

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

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

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

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

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

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

斯诺:不以应答为答,以真为答。

而在诸多徽商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绩溪商人胡雪岩。在胡雪岩之前,只有乾隆年间有过戴红顶戴的盐商,既戴红顶戴又穿黄马褂者,历史上却仅有胡雪岩一人,他也由此成为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经商必读胡雪岩”。

❖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又称徽文化。主要由徽剧、徽菜、徽州雕刻、徽州刻书、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文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研究,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更是日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 --“徽学”,其与敦煌学和藏学齐名于世。

十户之村,

不废诵读。

徽文化形成的背后,是徽州盛行的读书风气和徽商亦贾亦儒的品性。在外的徽商一旦发迹,衣锦还乡,便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修路桥、会馆,特别是热衷于开学堂、办试馆,培养人才。同时自唐代以来一千余年稳定的“一府六县”格局,也为徽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明清时期,仅有六个县城、人口最多时不过七十万人的徽州府,就出现了1136名进士,因而造就了“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尚书”“一榜十九进士”“四世一品”的逸事。更让人惊叹的是,从唐武德五年(622年)正式开科取士,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科举,一千三百年间,全国共录取状元八百多名,平均三个县才有一名。而历史上人口长期不过十七、八万人的休宁县,却拥有十九名状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状元第一县。更是让人啧啧称奇的是,黄庚、黄轩、黄思永三位黄姓状元都来自于休宁县五城镇的黄氏宗族,可谓“一镇三状元”。

盛行的诗书礼仪之风,孕育了瑰丽而鲜明的徽文化,给后人留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

❖ 徽州文化是在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中生成的

地理环境是徽州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徽州地处万山之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虽然山川秀丽,风景绝佳,但“其地险狭而不夷,其土驿刚而不化”。特别是其中能够开垦的土地所占比例很小,俗称“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人们不得不在石头缝里种庄稼,所垦梯田拾级而上,指十数级不能为一亩。这与平原地区得天独厚的耕作条件形成成了鲜明对比。在农耕时代,这样的生存环境与其说是很差的,毋宁说是恶劣的。然而,徽州人并没有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屈服,世世代代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食,不畏险阻,艰苦劳作。在与峭山激水的反复搏斗中,徽州人愈发坚忍不拔,培养了气质,缔造了精神。

徽州山水的灵性,化为徽州人的品格。南宋休宁知县祝禹圭说,徽州“山峭厉而水清激,故禀其气、食其土以有生者,其情性习尚不能不过刚而喜斗,然而君子则务以其刚为高行奇节,而尤以不义为羞”。南宋著名学者罗愿说:“其山挺拔廉厉,水悍洁,其人多为御史谏官者。”清代朴学大师戴震亦说:“生民得山之气质,重矜气节。”“地理环境对徽人性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突出者,即是赋予了徽州人一种刚性气质。或负豪使气,争为长雄;或刚而喜斗,难以力服,而易以理胜。其为官者,刚正不阿,多为御史谏官;其为学者,空所依傍,独立思考,多有创见。正是山区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徽州人的骨骼,成就了徽州人的性格。

❖ 文化融合是铸就徽州文化的核心因素

秦汉以前,生活在徽州这片土地上的主要是山越人。山越人以伐山为业,刀耕火种,勇悍尚武,是为山地游耕文化。从大的方面来说,则属于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南方越文化。另一方面,徽州区域自秦置黟、歙二县,中原汉文化开始渗入。至东汉初年,即有中原大族迁徙徽州。中国历史上每逢朝代更替,常常发生动乱。当大动乱 动乱发生之际,不仅平民百姓,就是世家大族也会受到沉重打击,而被迫举家迁徙。如历史上有名的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末黄巢之乱以及宋金战争等,这些大动乱都引起了北方士民大举迁入徽州。迁徽后的世家大族仍聚族而居,重视教育,崇尚儒雅,带来了中原文明。

随着人口繁衍与族群扩大,迁徽士民反客为主,而成为徽州的主要居民。在此期间,一些担任郡守的文人名宦,如南梁之任昉、徐摛,唐朝之薛邕、洪经纶等,都大力推行礼仪导文学雅”,成为徽州的社会风尚。于是,中原文化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并不能说,中原汉文就取代了当地山越文化。唐人吕温说:歙州“地杂瓯骆,号为难理”; 瓯骆,即指越人;难理,指徽人争强好胜、健讼喜斗而言。徽州难治是出了名的,直到明清仍有此类记载。这说明山越文化的影响一直是存在的。在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之中,免不了碰撞和冲突,但更多的是交融与汇合。这种融合是双向的。中原文化强有力地影响了山越文化,促其益向文雅;而山越文化也深深地渗透到中原文化之中,使之趋于刚健。

在徽州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中,诸如重视教育的儒家传统,崇尚儒雅的社会风气,维系族群的宗族观念,等等,都明显具有中原文化的特质;而其刚健有为的积极进取意识、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向外拓展的开放风气等,则无疑皆反映出山越文化的元素。徽州文化既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儒雅风范,又渗透着山越文化的刚强气质。中原文化与山越文化二者相辅相成,从秦汉至隋唐五代,经过长期的交汇融合,结果演绎成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并非中原文化单纯的传承而是具有了新的特色。例如,中原的农耕文明,本是一种定居文化,一般都安土重迁而徽州文化则有所不同,无论科举出仕,还是外出经商,都大规模地走了出去,其中固然有地理条件这个因素,但也是由于徽州人具有向外拓展的开放精神所致。

总之,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以及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孕育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其基本精神,诸如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刚健有为的积极进取意识、向外拓展的开放风气、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等,构成了徽州文化的主体,形成了徽州文化的核心。这些文化因素对徽州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使其后的徽州能在一个高起点上异军突起。

在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伟大长河中,宋代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宋代以前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在北方;而宋代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则移至长江流域,移到了江南。这一转移始于六朝唐代,至宋代最后完成。宋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十分繁荣,海外贸易颇为兴盛。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同时,徽州的地位随之大幅提升。徽州虽不处于江南三角洲的核心地带,但距离杭州并不遥远,“其地接于杭睦宣饶,四出无不通”,宋南迁后,“中兴实为辅郡,四朝涵育,生齿日繁,地利日辟,人力日至”。辅郡,即畿辅之郡。徽州无疑属于当时江南最为发达的经济文化圈之内。其后,随着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徽州在全国经济文化发展坐标中的地位愈益突出,更加重要。

徽州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不局限于徽州本土。正如胡适所言,对徽人来说,有所谓的小徽州与大徽州。小徽州即指徽州本土,大徽州则指徽州以外的华夏大地乃至海外的广大空间。徽州文化既发达于徽州本土,又活跃在华夏大地。徽州本土的狭小促成了徽人的向外扩展。最初当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而后则成了一种社会风尚。黴人通过经商、科举、出仕、游学、移居等种种途径,与外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交流。

❖ 宋代之后,这种交流一直未有中断,明清时更为频繁,形成高潮

这种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在这种交流中,徽州于经济上聚天下之财富,文化上得五方之风气,与此同时,徽商置业四方,称雄宇内,徽人出仕、游学,遍及各地。富有特色、独领风骚的徽州文化也随之传播四海,在各地开花结果。徽州成为那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交汇之地与辐射中心。徽州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繁荣,乃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徽州这个广阔的舞台,有赖于此者至大矣。

自隋唐兴起的科举制度,至宋代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宋统治者大力开科取士,使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徽州人以其文化优势及时地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科举出仕者大增。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两宋时期徽人登科总人数为861人,而在唐五代时期徽人登科者仅10人。宋代徽人担任过四品以上官职者达30余人,所谓“宋兴,则名臣辈出”是也。徽州人首先在政治上实现了崛起。

宋代理学的兴盛,把儒家思想推向了新的阶段,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之意义。理学起于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朱熹为其集大成者。此后盛行于世,元明清统治者独尊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的意识形态。朱熹理学甚至影响东亚,远播欧洲。以徽州为故里的朱熹及其理学,对徽州本土影响至深至大。经过元代的发展,形成了新安理学学派。“朱子之学虽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新安之士为然。”徽州人成为践行理学的典范。而徽州本是“程朱桑梓之邦”,“婺源之有朱子,犹邹之有孟子、继曲阜之有孔子也”。自南宋“咸淳五年(1269)诏赐文公阙里于婺源”之后,向有“程朱阙里”“东南邹鲁”之称,即徽州乃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代表人物的发祥之地,其所处地位不言而喻。

宋代以后,徽州迎来的另一个历史发展机遇,则是商品经济的兴盛繁荣。 宋元以降,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显著发展。这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 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其显著特点是:主要民生用品商品化程度增大;长距离贩运贸易发展;商路增辟和新兴商业城镇增加;大商业资本兴起,等等。总括起来即是全国性市场形成。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过,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是一个客观条件,它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机会大致是相同的。

那么,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徽州人,最后是徽商称雄四海呢?这与徽州文化有密切关系。在以农为本、安土重迁的时代,外出经商首先要克服死守故里的观念。徽州人能够做到“十三十四,往外一丢”,勇于外出经商,并且成为一种风尚,是很不简单的。这种向外拓展的开放精神,正显示了徽州文化的特色。当然,徽州人外出经商有地理条件这个因素,由于山多田少而不得不外出谋生。但明代各地因饥荒徭役而外出逃生者极为众多,这些人沿街乞讨者有之,为人帮工者有之,充当奴仆者有之,更多的人则是四处流浪, 难以控制,史称“流民”。

终明之世,流民一直是无法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而徽州人外出则主要是从事商业活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因为,徽州文化崇文重教,教育十分发达,“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莫不有学有师。

正是教育的普及为经商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无需赘言,目不识丁是难以外出经商的,即使中小商人,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至于那些在全国性市场环境下从事商贸活动、进行大商业资本运作的富商巨贾,更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黴商许多人本来就是儒者,他们以儒家理念来指导其商业活动,贾而好儒,而被称为儒商。正如戴震所言,徽人“虽为贾者,咸近士风”。富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在徽商崛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而徽州宗族也有开放的一面,对徽商的经营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他们筹集资金,为徽商创业提供资本;输送人力,以建立徽商对行业的垄断;利用宗法,来强化徽商的商业组织,等等。徽州宗族成为徽人外出经商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