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春天的寓意,喜上眉梢来自哪里?

喜上眉梢是我国的一个传统吉祥花样,他利用的是谐音法,因为“梅”与“眉”谐音,大体的图案是一只喜鹊站在梅梢上,由此演绎出一批书画作品和剪纸作品。喜上眉梢可以用来形容好事临近,也因为春天才有喜鹊,所以它和春天是紧密相连的。

喜鹊为我国分布极广的留鸟。据《汉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有“灵鹊报喜”之说,故称鹊为喜鹊,最有名的当属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喜上眉梢:“梅”与“眉”谐音,是窗花的常用题材。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吉祥窗花图案都和喜鹊有关,可以简单的列举如下:

喜报三元:图案为喜鹊、荔枝、桂圆及核桃组合。喜鹊寓“喜”,荔枝、桂圆和核桃果实为圆形,“圆”与“元”谐音。“三元”为解元、会元和状元,为清代科举制度中名列位次之称。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状元者,为科举中的最高荣誉。喜报三元是旧时对参加科举的人吉利的赠言或贺词。

竹梅双喜:图案为竹、梅、喜鹊的组合。竹、梅,比喻青梅竹马。李白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两只喜鹊喻演“双喜”。竹梅双喜,即两小无猜,结为伴侣,夫妻恩爱,婚姻美满幸福。

喜在眼前:图案为喜鹊与古钱的结合。古钱有金、银、铜等,铜质货币俗称铜钱。喜鹊取“喜”字,钱与“前”同音。喜在眼前即遇喜事就在当前。

总之,只要看到喜鹊,就是一件好事,乌鸦是人人喊打,喜鹊则是家家欢迎,同属鸟类,区别确是天上地下呢。

图文原创,欢迎大家点赞和转发,关注剪纸折纸趣手工,学习更多剪纸知识。祝大家天天好心情!

为什么王维说人闲桂花落?

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读者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有哪些字是代表春的含义?

春作为动词,指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作为名词用,指四季的第一季,也即春天的意思。

鲜花春天的寓意,喜上眉梢来自哪里?

春作为动词,可延伸至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等意。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题主问的是哪些字代表春的含义,而不是哪些词语代表春的含义。

有哪些字代表春的含义呢?试着说几个较具代表性的。

绿。春天来了,大自然最大的变化就是万物绿起来了!

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花。春华秋实,春天是花的海洋。

红。红花辅绿叶,花的颜色五彩斑斓,但红花最具代表性。

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着天气变暖,山川草木,一切滋润起来,富有活力。

菲。由于花草茂盛,香气浓郁。

暖。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明媚、柔和。

韶。美好的时光。

青。常说青山绿水,一个青字,让人感到春意盎然。

苏。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之意。

融。冰雪融化,春天来临。

描述春天的字很多,由于水平有限,难以尽述。但这几个字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吧?

欢迎高手们留言补充,谢谢!

春花和秋月究竟有什么关系?

“春花秋月”既象征着短暂美好的自然、人事,又象征着因轮替循环而永恒的自然,春花萌发、秋月皎洁,毕竟花有盛开凋谢、月有阴晴圆缺,自然景物善变易逝,诗人感受到自然对他的疏离,自然是如此美好,却又如此无情;而且人生的美好恰恰有似于这短暂、易逝的自然。

原词欣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虞美人》,本为唐教坊曲,最初得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一说得名于虞美人草,后衍化为词牌。同时因李煜填写这首词中的名句,又常称“一江春水”。此外,还有称“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宣州竹”、“忆柳曲”的。

李煜(公元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人,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他是南唐最末一代国君,世称南唐后主。25岁继位时,赵宋已取代北周建国,对南唐威胁更大。他在位14年中,不过勉强支撑着国运日蹙的危局,仅只忍辱免亡而已。40岁(976)时,宋兵攻入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南唐国都),由是不得不肉袒出降,被押解到赵宋京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待罪。宋太祖赵匡胤因他曾守城拒降,便封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虽名曰封侯,实则却从此过起高级囚徒的生活。两年后,在他42岁生日时,被宋太宗赵光义赐牵机药毒死。

据考证,这首词当作于李煜被俘入宋后的第二年(977)正月。而据有关史料记载,李煜是在此前一年(976)正月被押赴汴京受降待罪的,到写这首词的时候,刚好整整一年。因此,我们有理由进一步推断: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为纪念他的故国——南唐亡国周年而作。

随着南唐的覆亡,李煜陡然间由南唐的国君一变而为宋朝的囚犯,不但失去了皇帝的宝座,而且失去了豪华奢靡的生活,更失去了人身的自由。这一严酷的现实,使他沉浸于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深哀巨痛之中,产生了他特有的悲和愁。这首《虞美人》,就集中而深刻地反映了他这种特定的悲和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词一开头,就是一个沉重的自问句,“春花秋月”,是以表时令的景物指代岁月的更替。春花艳艳,秋月朗朗,本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但在做了亡国之囚的词人却反而激起了更大的烦厌,因而有“何时了”的发问。

词人只身独处,心中的愁绪无法向别人倾诉,所以只好自问自答,自我排遣了。“春花秋月”,在诗人词客的笔下本是极为美好的景物,且多为爱情的象征;可是,词人在这里却说“春花秋月何时了”,“了”是了结、了却的意思。“何时了”,是说到底什么时候有个完结啊!词人对“春花秋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

全句是说:春暖花开,仲秋月圆,岁月就这样无休止地循环往复,我这囚徒的生活,到哪一天才是尽头?犹如《红楼梦》第一回所说:“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这里所抒发的,正是极端厌世、痛不欲生的感念,大有古语所说“是日曷丧?吾与汝偕亡”(《尚书·汤誓》)之慨。

他对自己眼下亡国之囚的处境再也不愿忍受下去了。“往事”句是对往昔生活的怀想。“往事”,是指他当国君时所有值得追忆的事。而“知多少”语意双关,既含有对当初豪奢的帝王生活的留恋之情,也含有对过去治国得失的历史教训的反省之意。从表达留恋之情看,“知多少”实是一声缠绵的叹惋,是说值得留恋的往事实在太多的意思。据历史记载,往昔他当国君时,终日纵情声色,与大、小周后欢歌宴舞,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春花”和“秋月”探析

“春花秋月”,有的本子作“春花秋叶”。这是用春天的花和秋天的叶这种自然界时序变换中带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指代一年的时光,因为古人往往用“春秋”来代表一年,而这首词大约作于词人被俘之后的第二年春天,正好是一年的时间。这是说,词人觉得这种囚徒生活十分难熬,不知什么时候有个尽头。这样当然也是可以解得通的。

当然,“春花秋月”也同样可以作这样的解释。但是,联系下一句“往事知多少”,似乎还是用“花前月下”那样的意思去解说更好一些。所谓“往事”,当然可以包括词人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种种国仇家恨;所以也许还是承前句而来,词人因眼前景物触发,很自然地想起昔日与大、小周后花前月下许许多多美好的光景,和值得回忆的旧事。“知多少”,是说那些“往事”不知道有多少,即记得很多很多的意思。

然而,自然又永恒!春花虽然易谢,但春花之后还有夏水;秋月易逝,但秋月之后还有冬雪。四季景物交接,在一个美好逝去后马上有另一个来“接班”,四季轮替,逝去的美好也必然会在一定时间内重现。与这种因循环而无限的自然物侯和自然时间相比,人类唯一一次的生命是何其脆弱、渺小和短暂!与这种交接循环的自然美好相比,人生的美好何其单薄脆弱和飘渺易逝!生命与人事如此美好,却又如此脆弱,这又让诗人情何以堪?

概言之,“春花秋月”既象征着短暂而永恒的自然,又象征着短暂的人事,“往事”则象征着包括诗人特殊人生经历在内的人事的一切易逝的美好。自然美好,令人亲近亲和,体味美好,感叹造物;自然短暂、自然凋零,使人怜惜哀婉,慨叹生命易逝;自然永恒,让人感知生命有限,人生苦短。

农村俗语立春好栽树?

立春,大约在每年公历的2月4日左右,此时,太阳已经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随着立春节气的到来,万物开始复苏,并且,已经有了勃勃生机,意味着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作为树木来说,在立春之前,因为温度太低,其树液是不流动的,因此,应该说树木处于冬眠的状态。而到了立春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树液开始缓慢的流动,从而“带动”树木从冬眠状态中“醒来”,进而伸根发枝,意欲焕发勃勃生机。

若在此时栽树,正好赶上树木发根的时机,非常有利于于树木的成活。因此,农村俗语才说“立春好栽树”。意思是:此时是栽树的大好时机。

清明,大约在阳历的4月5日前后。此时,对于南方地区来说,温度渐高,大部分树木已经早已从冬眠状态中“苏醒”,并开始正常的生根发芽了。如果在此时移栽树木,就会暂时抑制树木根系的自然生长,从而导致树木在不能够正常吸收土壤中水分的情况下而出现失水的现象,进而导致树木的成活率降低。因此,农村俗语才说“栽树不清明”。意思是:清明节时已经不适合栽树了。

这句俗语其实也没有什么非常深刻的道理,它仅仅是农民朋友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植树经验的一种总结。

不过,这种总结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为,这仅仅实用于南方地区;而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则不太实用。

北方地区相对于南方地区来说,春天会姗姗来迟。对于树木来说,虽然在立春时节时树木有解除冬眠的迹象,但还不能够完全解除。因为此时的环境温度还不是太高,树液的流动速度还异常缓慢,所以,此时并不是栽树的最好时节。

而到了清明的时候,北方的温度已经渐渐升高,树液流动加快,恰恰是移栽树木的最好时节。因此,可以说这句农村俗语还是局限性很大的。

当然,南北地区毕竟有气候的差异,也不能用北方人的眼光去看待南方人所总结出来的俗语。如果求全责备,则是不公平的。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这句俗语对于南方地区来说,还是非常实用的;但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则不太实用。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这句俗语,既不应该神话它,也不应该否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