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鲜花的寓意,结婚的意义是什么?
一直想回答这个问题,可不知从何说起。总感觉结婚天经地义,没有理由,何谈意义?
细细品味,结婚意义重大。结婚对两个当事人的意义
婚姻是爱情的延续,是爱情的升华,是爱情的最好结局。婚姻给了两个人许多权利,也给了两个人许多义务。它约束了两个人的某些行为,维持情感稳定。试想,两个人仅仅恋爱,有了矛盾,容易分开。但是,有了婚姻约束,两个人不会一时冲动,说分就分。
结婚对父母的意义
树发芽分枝,才会长成大树,家亦如此。儿女结婚成家了,父母才认为儿女真地长大了,了却一桩心愿。父母生你养你,可不是单纯为了养老,更是为了血脉传承。
结婚对社会的意义
两个人恋爱,结婚,生子,养育;要花掉大量的物力与财力。通过消费,促进了经济发展。婚姻生活,满足了人的某些心理与生理需求,有利于社会稳定。结婚生子,一代代继承与发展,才创造了现代的物质与文明。
“国家”,有人说,先有国,后有家。但是,反过来,先有家,后有国。这也未尝不可。如果一个没有人烟的地界,怎么算国家?人才是一个地界的核心与灵魂。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结合方式,就是组成家——结婚。这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评论,谢谢。
过年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过年,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其实都是在以一种习俗的方式,自觉或不自觉的传承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过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鞭炮,辞旧迎新,表达了中华民族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美德。过年,家家团聚喜气洋洋,走亲访友热热闹闹,亲情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世界上还有能和中国年俗比肩的国家吗?回家过年,家,是年的承载地、落脚处。一年一度过大年,彰显的是家的温馨,家的幸福。是在外地的游子对家的思念和回归。你看,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要奔波回家过年,吃上一顿团圆饭;即使有别墅豪车,也要回到出生的山窝,看望健在的爹娘。家在,年就在,幸福欢乐就在。很难想象,没有家,过年会是一种怎样处境。应该说,我们大都不知道“过年”的真正来历,尽管有过年是“兽”的说法比较流行,但我们还是都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我们这一辈是,我们的上一辈,上一辈的上一辈甚至更远,也应该是,从小就喜欢过年,期盼过年。就这样,年把岁月串联起来,哪怕只有过年那几天能吃饱肚子,能穿上新衣服,能燃放鞭炮,能缠绕在父母身边,那么,再艰难的岁月,也能熬过来。是的,就是为了那几天的幸福,那几天会定格在生命中,成为活着、生活着的全部意义。年和家就这样不可分割的连接在一起,演绎着一部华夏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这其中,不但有已经逝去的祖祖辈辈的身影,还有现在的我们,幸福的笑脸和欢快的心声。今天是大年初六,让我们继续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吧!
中国人过春节的意义是什么?
春节是什么?对现代年轻人,意味着放几天假,好好休息一下。意味着发若干个红包,可以好好犒劳一下自己。除此之外,似乎很难找到其价值与意义!而对于六十年代的我们这一代,则寄存着几乎全部的渴望,甚至生命的价值,甚至生命的全部意义。
首先,仅仅春节这几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穿越历史,进入历史,与历史拥抱,充分吮吸着古文明的精华甘露,感觉自己一下子精神一擞,彻头彻尾文明起来!年幼的时候,祖国处于文化革命时期,任何古文明大都遭到洗劫,只有春节,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尽管贫穷在吞噬着春节的容你貌,可是,却让春节更加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光芒万一人!尽管有形的手希望给春节带来改变,但是,对春节的信仰,对春节迷恋,对青节的执着,对春节向往的无所危惧,冲破一切担忧,害怕,恐惧,冲破了一切阻割,一切压抑,得到了完全释放。像巴黎革命的春天,一下子降临了人间!
自从年三十贴上对联,讨债的不再上门,尽管那时邻里之间的大额债务只有三五元,可是,有了门神的保护,谁也不敢去打扰自己。因此,春节是每个人的保护神,无论强者还是弱者,无论党政宗亲,无论祖国的急先锋,无论讨荒要饭的,一下子,都放弃了内心的罪恶,一下子,善良起来,文明起来。一家人在微弱的煤油灯下,不再畏惧,沒有担忧,都胆大下来。一年的积蓄,全拿出来,不再担心外人抢夺。一年向往的好吃的,全部拿出来,管它春节过后,日子怎么过,先让生活光鲜起来,让生命精彩起来!那时,饥饿一年的众生,放开嘴巴,放开肚巴,放开肠胃,尽情吮吸着自己一年来劳动的结晶,一个萎缩的生命之花,在这一天,尽情地开放了。一年中生命的精彩,只有春节这几天,最灿烂!孩子们可以穿上想都不敢想的干净新鲜衣服,成了春天最耀眼的花朵。平日相互提防的人们,走出门槛,相互祝福,廉价的红薯干酒,让大家彻底放开心胸,亲人更亲,相互误解的人,彼此道歉。
因为饥饿,很多亲戚不再往来,贫瘠的土地只能养活自己一家人,但是,一旦哪家能积攒起拿得出手的东西,都会走出家门,去舅家姨家姑家窜窜,让冷淡的亲情不再冷淡,让渴望的心情不再孤单,让残酷的现实充斥着一点人情味。谁让每个人都有一身新衣服呢!
因为春节,政治被淡化了,邻居可以相助,亲戚可以相互支援,人人可以彼此祝福,人心的最美好最善良的部分被激发出来了,人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春节 是那个时代信仰,是那个时代唯一的宗教。
为什么女人如此偏爱花?
女人爱花是天性,男人也有好多人喜欢养花啊,美的东西谁都喜欢,养花使人心情好,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开放,你不喜欢吗?
这句诗说的是个什么道理?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这是《金陵五题》第一首的开头。
当年,白居易看到它时就曾说过:“后世为文,无复措辞”。
你这么写,后来人没办法写了。若论怀古诗,刘禹锡称第二,可能没人敢称第一。而我更喜欢《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几乎妇孺皆知,看起来平平淡淡,却回味无穷,可以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它里面提到了魏晋时期两个最有名的世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这两个家族有多牛呢?
《南史·侯景传》记载了一件事,侯景就是“侯景之乱”的侯景,在南朝时期也算是个人物,他想聘妻于王、谢门庭。梁武帝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
意思是说:王、谢恐怕你高攀不起,还是看看别的人家吧。朱、张、顾、陆是当时江南的四大世家。唐代诗人羊士谔有诗:“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可见王、谢两家在当时如何风光。
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王祥就是琅琊王氏的早期人物,王祥是一个大孝子,而且晚景很好,德高望重。
当然“卧冰求鲤”这事儿如果真的像书上写的似的,看起来有点儿过。
王氏真正崛起主要是在“永嘉之乱”,也就是“衣冠南渡”之后,王导于内为相,王敦于外掌兵,可以说权倾朝野。
谢氏的辉煌来自于“淝水之战”,当时谢安为相,其侄谢玄掌北府兵,以八万军力大胜苻坚八十余万的前秦军,给东晋带来了几十年的相对安宁,也使之在“五胡乱华”后得到修整和喘息。
王、谢世家在抵抗外侮,保证民族独立和续延中华文化上有着不朽的功勋。但王、谢中的琅琊王氏,最有名的不是官做得最大的,也不是最有事功的,而是王羲之,世称“书圣”。
在书法方面是不可超越的存在,可以说前无古人,也几乎可以肯定后无来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书法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王羲之的书法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是书法的巅峰。
王羲之的轶事比较多,大家熟知的东床快婿,说的就是他。
当时郗鉴为太尉,在建康时听说琅琊王氏的子侄多青年才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琊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择。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看书,神色自若,漠不关心。”
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郗鉴这个人晚景很好,德高望重,看看他的谥号:文成,已经很不错了,王阳明的谥号也不过是文成。
王羲之的背景,才能和学识都很好,可惜在仕途上并不是很得意,政治抱负并没有得到施展,有些可惜。
王、谢两家颇多渊源,王羲之儿子王凝之的妻子,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咏絮之才谢道韫。人们熟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有的人写了很多东西,都不如这半句诗有名。谢道韫的才情究竟如何,她存世的诗太少,无法确切判断。
但在卢循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手刃数人才被抓。
只凭这一行为就可称之为女中豪杰。
谢家还出了两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谢灵运,人称大谢;另一个是谢眺,人称小谢。
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就是谢灵运说的。
谢灵运怎么说的呢?“
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至今其他的人共分一斗。”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天下第二,天下第一死了100多年了,第三没有,你们全加起来也就和我差不多。
这其实是吹自己的,可惜为他人作了嫁衣裳。不过,这并不影响大谢的名气。元好问曾夸赞过:“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小谢呢,谢脁,谢玄晖,脁是名,玄晖是字。脁就是月尾的月亮,玄晖,就是微弱的光亮。
谢脁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明王世禛论诗有“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说的就是他。
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王谢两家风光数百年,算是难能可贵了。
可有开始就有结束,繁华落尽,终归平淡。
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从不缺少出色的演员,只是上演的确总是同样的剧情:“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我们的历史在迷途中不断地轮回。
同样,燕子依旧飞来,太阳依旧升起,“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