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地锦草别名是什么?
- 2、地锦草有什么作用?
- 3、地锦草别名是什么啊?
- 4、中草药: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
- 5、地锦草简介
地锦草别名是什么?
地锦草别名草血竭、血见愁草、血见愁、铁线草、血风草、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汁草、铺地锦等。
地锦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地锦草是一年生匍匐草本。茎纤细,近基部二歧分枝,带紫红色,无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叶对生;叶柄极短或无柄;托叶线形,通常三裂。
地锦草的植物学信息
1,名称和分类地位
地锦草在《中国植物志》
中正式中名记载为地锦,这个名称出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在《秦岭植物志》中正式中名记载为地锦草,还是以《中国植物志》为准吧;别名还有铺地锦、被单草、雀卧单、卧蛋草、铺地红、田代氏大戟、血见愁、奶浆草等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大戟科大戟属地锦草组植物。
2,分布和生境
地锦草在我国除了海南外各省区都有分布;通常生长在原野荒地、路旁田间、沙丘、海滩、山坡等处,在森林中少见,在长江以北地区最常见。
地锦草有什么作用?
地锦草,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其性味辛平,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之功效。用于痢疾,泄泻,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湿热黄疸。
地锦草别名是什么啊?
地锦草别名如下:
铺地锦,铺地红,小虫卧单,血见愁,花手绢,奶浆草,粪脚草,地锦,卧蛋草,雀儿卧蛋,小虫儿卧蛋,地联,夜光,地噤,扑地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斑鸠窝,天瓜叶,三月黄花,地莲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红茎草,红斑鸠窝,地马桑,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地瓣草,粪触脚,血经基,麻雀蓑衣,雀扑拉,地蓬草,红莲草。
形态特征和种植管理
形态特征:地下根为须状,黄白色,茎细,平铺在地面,带紫红色,叶片长圆形,绿色,夏秋季节开花。它是一年生匍匐草本植物,采收季节为夏秋两季。
地锦草这种野草虽然在农村遍地都是,但是它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这种野草一般只有在夏天的时候会有。如果种植地锦草,在种植期间应保证环境温暖,土壤要疏松肥沃,及时清理生长的杂草。
中草药: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
地锦草
(《嘉祐本草》)
【异名】地联、夜光、承夜(《吴普本草》),地噤、地锦(《本草拾遗》),酱瓣草(《庚辛玉册》),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螘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纲目》),扑地锦(《本草原始》),奶花草(《植物名实图考》),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福建民间草药》),斑鸠窝、天瓜叶、三月黄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江西民间草药》),奶疳草、红茎草(《浙江民间草药》),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四川中药志》),红丝草、小红筋草(《杭州药植志》),仙境草(《湖南药物志》),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闽东本草》),地瓣草(《贵州草药》),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血经基(《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地锦草
一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茎通常从根际成二歧分生为数枝,平卧地面,呈红色,通常无毛。叶2列对生:椭圆形,长5~10毫米,宽4~6毫米,先端圆,基部不等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绿白色;叶柄极短;托叶线形,通常3深裂。杯状聚伞花序,单生于枝腋或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淡红色,边缘4裂;腺体4枚,椭圆形;雄花数朵和雌花1朵同生于总苞内;雄花仅雄蕊1;雌花位于花序中央,子房有长柄,3室,花柱3,2裂。蒴果扁卵形而小,有3棱,无毛。种子卵形。花朋7~8月。
生于田野路旁及庭院间。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夏、秋间采收。去根,晒干。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类(槲皮紊等)、没食子酸、内消旋肌醇。叶含鞣质12.89%。
【性味】辛,平。
①《别录》:"味苦,平,无毒。"
②《嘉祜本草》:"味辛,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子,味辛微苦涩,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通乳。治菌痢,肠炎,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湿热黄疸,乳汁不通,痈肿疔疮,跌打肿痛。
①《别录》:"主心气,女子阴疝血结。"
②《嘉祐本草》:"主通流血脉,亦可用治气。"
③《品汇精要》:"主调气和血。"
④《纲目》:"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部痞满疼痛,冷骨风,臭痰,痔疮及下乳。"
⑥《浙江民间草药》:"健胃止泻,治小儿疳积。"
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黄疸,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跌打肿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伤,头疮,皮肤疮毒。"
⑧《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用0.5~1两);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选方】①治脏毒赤白:地锦草采得后,洗, *** ,为末,米饮服一钱。(《经偏方》)
②治细菌性痢疾:地锦草一两,铁苋菜一两,凤尾草一两。水煎服。(《单方偏方调查资料选编》)
③治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乾坤生意》)
④治胃肠炎:鲜地锦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⑤治感冒咳嗽:鲜地锦草一两。水煎服。
⑥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鲜地锦草一两。水煎或调蜂蜜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⑦治小便血淋:血风草,井水擂服。(《刘长春经偏方》)
⑧治妇女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盐,姜腌食之,饮酒一、二杯送下,或阴干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世医得效方》)
⑨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地锦草二斤。水煎去渣熬膏。每日二次,每服一钱半,白酒送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⑩治金疮出血不止:血见愁草研烂涂之。(《世医得效方》)
⑾治牙齿出血:鲜地锦草,洗净,煎汤漱口。(《泉州本草》)
⑿治湿热黄疸:地锦全草五、六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脾劳黄疸:草血竭、羊膻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为末,先以陈醋二碗入锅,下皂矾四两,煎熬良久,下药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块,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腹醋汤下,一日二服。(《乾坤生意秘韫》如圣丸)
⒁治奶汁不通:地锦草七钱。用公猪前蹄一只炖汤,以汤煎药,去渣,对甜酒二两,温服。(《江西民间草药》)
⒂治小儿疳积:地锦全草二、三钱。同鸡肝一具或猪肝三两蒸熟,食肝及汤。(《江西民间草药》)
⒃治项虎(对口疮):鲜地锦草加醋少许,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⒄治痈疮疔毒肿痛:鲜地锦草,洗净,和酸饭粒、食盐少许敷患处。(《泉州本草》)
⒅治风疮疥癣: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捣末敷。(《乾坤生意秘韫》)
⒆治臁疮烂疮:斑鸠窝为末外搽。(《贵阳民间药草》)
⒇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地锦草捣烂。加醋搅匀,取汁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21)治咽喉发炎肿痛:鲜地锦草五钱,咸酸甜草五钱。捣烂绞汁,调蜜泡服。日服三次。(《泉州本草》)
(22)治火眼:斑鸠窝熬水洗,或蒸猪肝食。(《贵阳民间药草》)
(23)治跌打肿痛:鲜地锦草适量,同酒糟捣匀,略加面粉外敷。(《湖南药物志》)
(24)治蛇咬伤:鲜地锦草捣敷。(《湖南药物志》)
(25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26)妇女血崩。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并喝一、二杯送下。又言:地锦草阴干,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
(27)小便血淋。用地锦草加水捣服。
(28)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涂上。
(29)风疮癣疥。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
(30)趾间鸡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
(31)黄疸。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近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临床应用】①治疗菌痢、肠炎及其他肠道传染病
据江西、江苏、浙江及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报道,采用单味地锦草共治疗菌痢1135例,肠炎1940例,治愈率95~98%。剂量:每日约鲜草2两,或干草1两。用法:一煎剂:每100毫升含生药100克,每次服50毫升,每日3次,儿童酌减;二酊剂:地锦草1斤加入30%酒精1000毫升,浸泡24小时,成人每次服15~20毫升,每日3次;三片剂:地锦草煎汁浓缩制成颗粒,压片,每片相当于地锦草2.5克;成人每次4片,每日3次,儿童酌减;四针剂:每毫升含生药相当于3克,每日肌肉注射2~3次,每次2毫升。用药后多数在1~2天内控制腹泻和发热。疗程最短1天,最长5天,均未发现副作用。也可采用地锦合剂治疗肠道传染病:一地锦草250克,煎成1000毫升煎液,冷却后加复方樟脑酊20毫升。日服3次,每次100毫升。治疗急性胃肠炎15例,菌痢6例,全部有效。二地锦草1.5两,青木香3钱,煎成100毫升;3岁以上每次15毫升,3岁以下10毫升,均日服3次。对伴有严重脱水及酸中毒者,须常规补液。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中毒性消化不良、急性菌痢、急性肠炎共89例,结果痊愈70例,好转12例,无效7例。
②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采用浓缩煎剂或粉剂,每日量相当于干草3钱左右。服药后对咳嗽、咯痰及气喘等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通常采用复方治疗。
③治疗咯血
地锦草每次3~4钱水煎服,早晚各1次。对中小咯血效果较好,大咯血效果较差。无副作用。
提醒您:地锦草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地锦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地锦草的别名 7 来源及产地 8 植物形态 9 采制 10 性味 11 功能主治 12 化学成分 13 地锦草的药理作用 14 附注 15 地锦草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15.2 来源 15.3 性状 15.3.1 地锦 15.3.2 斑地锦 15.4 鉴别 15.5 检查 15.5.1 杂质 15.5.2 水分 15.5.3 总灰分 15.5.4 酸不溶性灰分 15.6 浸出物 15.7 含量测定 1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5.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5.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5.7.4 测定法 15.8 地锦草饮片 15.8.1 炮制 15.8.2 鉴别、检查 15.8.3 性味与归经 15.8.4 功能与主治 15.8.5 用法与用量 15.8.6 贮藏 15.9 出处 1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地锦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地锦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地锦草 1 拼音
dì jǐn cǎo
2 英文参考
euphorbiae humifusae,herb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umifuse euphorbia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wolf milk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reeping euphorb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地锦草
地锦草为中药名,出自《嘉祐补注神农本草》[1]。为大戟科植物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 或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 的干燥全草[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reeping euphorbia(《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地锦草的别名
血见愁、奶浆草、粪脚草、铺地锦[1]。
血见愁、红丝草、奶疳草、奶浆草。
7 来源及产地
大戟科植物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或斑地锦E.maculata L.的全草[1]。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1]。
8 植物形态
一年生葡萄草本,有白色乳汁。茎纤细,近基部分枝,带紫红色,无毛。叶对生,长圆形,长4~10mm,宽4~6mm,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齿,绿色或带红色,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杯状聚伞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淡红色,先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横长圆形,有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顶端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无毛。种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蜡粉。花期7~10月,果实7月后渐次成熟。
生于平原荒地、路边、田间。
9 采制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10 性味
苦、辛,平[1]。
性平,味辛。
11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利湿,止血,解毒[1]。
1.治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炎,黄疸,尿路感染,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乳汁不通[1]。煎服:9~15g(鲜品30~60g)[1]。
2.治蛇咬伤,痈肿疔疮,煎服并捣敷;外伤出血,研末敷;钩蚴皮炎,捣敷或捣汁涂[1]。
12 化学成分
地锦全草含槲皮素、没食子酸、内消旋肌醇[1]。叶含鞣质。斑地锦全草含何柏烯[22(29)Hopene]、何柏烯醇[Hop22(29)en3βOL]、斑地锦烯醇酮(Supinenolone) C.β谷甾醇等[1]。
含鞣质、没食子酸甲酯、槲皮素、肌醇、槲皮素甙类和山柰素甙类等。
13 药理作用
煎剂和酊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痢疾、大肠、变形、伤寒、百日咳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1]。动物试验证明酊剂对白喉毒素有中和作用[1]。
14 附注
同属植物斑地锦E.supina Rafin全草亦作地锦草入药。
15 地锦草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地锦草
Dijincao
EUPHORBIAE HUMIFUSAE HERBA
15.2 来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地锦Euphorbia humi usa Willd.或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15.3 性状 15.3.1 地锦
常皱缩卷随,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桑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气微,味微涩。
15.3.2 斑地锦
叶上表面具红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
15.4 鉴别
(1)本品粉末绿褐色。叶表皮细胞外壁呈 *** 状突起。叶肉组织中,细脉末端周围的细胞放射状排列。非腺毛3~8细胞,直径约14μm,多碎断。
(2)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一乙醚(1:1)混合溶液60ml使溶解,静置分层,弃去乙醚液,水液加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弃去乙醚液,水液加盐酸5ml,置水浴中水解1小时,取出,迅速冷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用水30ml洗涤,弃去水液,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5.5 检查 15.5.1 杂质
不得过3%(附录ⅨA)。
15.5.2 水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H第一法)。
15.5.3 总灰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K)。
15.5.4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附录ⅨK)。
15.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8.0%。
15.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理论板数按槲皮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15.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槲皮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15.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ml,精密加入25%盐酸溶液7ml,置85℃水浴中水解30分钟,取出,迅速冷却,转移至5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5.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槲皮素(C15H1007)不得少于0.10%。
15.8 地锦草饮片 15.8.1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15.8.2 鉴别、检查
(水分 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 同药材。
15.8.3 性味与归经
辛,平。归肝、大肠经。
15.8.4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用于痢疾,泄泻,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湿热黄疸。
15.8.5 用法与用量
9~20g。外用适量。
15.8.6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5.9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