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药材发现竹荪商机
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因其体姿优美、气味清香和营养丰富而被誉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其中,贵州乌蒙山区出产的红头竹荪又被称为中国传统竹荪,其主产地的织金县被称为“中国竹荪之乡”。
在织金县,“王氏竹荪”家喻户晓,该品牌的创始人王敬明在1984年前还是一名药材商贩,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竹荪的商机。上世纪80年代初,王敬明把贵州的中药材销售到沿海一带。一次,他与朋友到广州清平市场推销中药材,了解到香港居民喜欢煲汤,而内地的竹荪很受他们喜爱,价格能到达300元每斤。在王敬明来看来,卖什么药材也没卖竹荪赚钱。想起家乡织金盛产竹荪,王敬明打定主意回家收竹荪卖。
竹荪种植要打游击
贵州织金县地处高原,常年多雨多雾 ,土地 的酸 度大 多保 持在PH6.5-7.5之间,这样的地理环境尤其适合竹荪这种菌类生长。织金竹荪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19种氨基酸,尤其是织金竹荪置于沸汤时膨大如鲜品,久煮不烂,尤其是菌柄能够饱吸汤汁,具有清鲜脆嫩的口感。
王敬明考察后发现,即便先天条件如此丰厚,但当地竹荪的量产并不高。“一是因为价格太贵,吃的人比较少,不好卖,农民不愿意大面积种植。二是因为竹荪这种菌类产品不好种植,对土地质量要求苛刻,在一片土地上种植竹荪后,因为土地虫螨的原因,三年内不能再在同一片地上继续培植,所以种植竹荪只能打游击。”王敬明回忆,那些年常常有人尝试在原有的土地上继续种植竹荪,导致全军覆没。“在我们农牧局李启华站长发明竹荪立体换土栽培技术之前,我种植竹荪,都要求原土地5年以上未培育过。”王敬明告诉记者,因为“失手”过多次才知道种植竹荪的高风险。
不过,王敬明还是以100元每斤的价格在织金各乡村收到不少的竹荪,通过加工后销售,王敬明发现,织金竹荪肯定有市场,一定要大面积种植。
做品牌还要做良心产品
如今,王敬明经营的织金“王氏竹荪”已经在全国各地畅销,每年仅他生产和加工的竹荪产值就达3000多万元。“现在全国都吃得起竹荪了,尤其是我们贵州,竹荪作为营养食品大受欢迎。”王敬明告诉记者,他加工的织金竹荪,肉多,样美,通过炖煮后,气息清香,绝无异杂臭味。“煲汤时加一些竹荪进去,不容易变质,是夏天煮汤的最好防腐原料。”
经过传统销售和电商,王敬明的竹荪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比福建、云南等地的竹荪卖得还好。王敬明告诉记者,织金出产的竹荪,肉质饱满,且颜色白美,因为在加工中没有添加化学药剂,所以还会带着淡淡的米红色,如果市民在购买竹荪中发现,晒干后的竹荪干扁不蓬松,且带有黄色,那肯定是化学加工后的竹荪。“毕节市委市政府通过打造‘乌蒙山宝,毕节珍好’的公共品牌,把我们织金的竹荪列为品牌之一,我们除了要给这个品牌争光,还要做好良心产品,让消费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