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万物,地产千粮。曾经的农业“8字方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土排在第一位。
如今,湖南农业赖以生存的土壤状况如何?
近30多年来,农民为了方便,普遍以使用化肥为主。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实验站专家高菊生称,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导致土壤板结、瘠薄、酸化、重金属含量超标,地力下降。
土里种的红薯,不如原来光滑;种出的大米,饭味变淡;蔬菜欠香甜;瓜果少了风味,口感变差。究其原因,在于土壤的退化。
8月28日,在祁阳县文富市镇官山坪村,专家高菊生指着对比试验田告诉记者,旱地施用化肥20年后,作物绝收;水田施用化肥20年后,产量下降。
在长期施用化肥的田里,晚稻长势不足。而种一季绿肥的田里,晚稻长势良好。在紫云英(红花草籽)、油菜、黑麦草等三种绿肥中,又以种植紫云英效果最好。
专家研究表明,每亩水稻田里翻压1500公斤的紫云英,可减少化肥投入 20%—40%,水稻产量可增加一成以上,每亩效益提高600元。
“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祁阳县银光粮油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种紫云英好处多,使用的化肥少了,田间杂草少了,土质变松软了,稻谷成熟度一致了,水稻产量也提高了。
近年来,国家拿出大量的资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民采用复合肥代替单一化肥。高菊生称,复合肥难以替代绿肥。在肥料的“三驾马车”中,化肥、有机肥、绿肥各有功用,绿肥作物是协调人与自然、消耗和保护的关键,培肥地力要靠绿肥治本。
在专家呼吁下,2012年底,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恢复发展绿肥生产的意见》。3年来,在常德等地,绿肥生产已引起种粮大户的青睐。
为发展绿肥生产,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组织专家攻关,已在水稻机械收割留高茬迟播紫云英、紫云英高效播种、机械化翻压等方面取得进展,创造了便于农民操作的轻简模式。
“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大干绿肥是基础。”高菊生等专家呼吁,农闲时节,湖南要大力发展紫云英等绿肥生产。
专家建议,秋冬农业大干绿肥生产,各级农业部门都要办点示范,以点带面;各地要出台奖励措施,确保绿肥种籽免费足额供应,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扩种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