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

车厘子,俗称大樱桃,最早引种于国外,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俱高的水果。3年前,秀洲区新塍镇大通村信乐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兴乐从山西车厘子繁育基地引种,试种了25亩来自罗马尼亚的车厘子;今年,这批车厘子终于迎来了挂果的第一个年头。在雨水多、温差小的江南水乡种出车厘子,林兴乐坦言,并非一件易事。

日前,记者走进信乐果业基地的车厘子大棚,只见一排排果树上,粉色、深红、紫色的果实如繁星般缀满枝头,在绿叶的掩映下显得生趣盎然。据介绍,从5月10日开始,这里的车厘子便陆续成熟,采摘时间将一直持续到6月10日左右。“因为这里有多个品种的车厘子,所以不同品种的成熟时间有所不同,果实的颜色也就不一样。”林兴乐告诉记者,为试验新品种,他选择了12个品种进行栽培,希望能筛选出最适合在江南种植的车厘子品种,继而在当地果农中进行推广,形成一定规模。

为了成功种出车厘子,林兴乐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采用全方位的技术进行果树管理,营造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首先是气候因素。车厘子自然出果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使果树至少有1800小时处于零下20摄氏度至7摄氏度的环境中。但江南气候偏热、温差几乎没有,怎么办?“我们运用专门的设备,将井水变成雾气,散发到大棚的各个角落,从而降低叶面、果实的温度。”林兴乐告诉记者,这种人工造温差的方式一般在傍晚4、5点进行,且每次要严格控制造雾量,平均每5个大棚消耗150公斤的井水,否则,水蒸气过多容易使果树感染病菌。

除此以外,林兴乐还进行精细化的肥水管理,不仅自行研发营养液,还于国内率先从日本引进先进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使养分集中在果树根系。“多少养分出多少叶、挂多少果,那都要精打细算!”林兴乐笑道,果树成长过程中需要多少养分就该提供多少,营养过剩反而会给果树造成不必要的负荷。同时,根域限制还能使果树根系提高,从而使根部有效接触空气,提高果树的挂果率。

通过科学管理、精耕细作,林兴乐种的车厘子果然不负众望,平均一株树的挂果率达到了10公斤,创造了突破性的产量。“一亩地25株树,就有250公斤的产量,如果每公斤市场价卖到200元,经济效益可见一斑。”不过,林兴乐表示,他还不打算推向市场销售,在他看来,车厘子要在江南“扎根”,形成“种苗+种植+销售”的产业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更进一步,去年,林兴乐又投资2000多万元在王店镇建起了一座占地150亩的果业基地,其中车厘子种植面积就有60亩,开始了车厘子产业化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