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鲤鱼--农村创业网

最近,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正式批准转基因三文鱼上市,从而使美国成为转基因动物消费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转基因鱼的上市之路中,美国其实是后来者。

1990年,一则关于世界首条转基因鱼的报道刊登于《纽约时报》。这条鱼的“主人”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员朱作言。彼时,该技术领先美国同行3年时间。

遗憾的是,25年后,美国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鱼的商业化,而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首创技术依然在围城中徘徊。

1983年,由朱作言领衔的团队通过“显微注射技术”,成功将重组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鲫鱼受精卵,获得了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

“当我们做出第一条转基因鱼时,国外很多人都感到非常惊讶。”朱作言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之所以萌生转基因鱼的想法,是受到了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先生的启发。“但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我们不可能拿到鱼的基因,所以只能把总体的DNA转进去。”

牛刀小试后,朱作言信心倍增。1991年,他又对黄河鲤鱼进行了“改造”。“我们克隆了草鱼生长基因,并换上鲤鱼自身的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然后转移到黄河鲤鱼的受精卵中,让黄河鲤鱼带有促进草鱼生长功能的蛋白质。”

研究显示,在同等养殖条件下,转基因鲤鱼的平均生长速度比普通黄河鲤快52.93%~114.92%。经过多代筛选后,研究人员获得了稳定的“转全鱼生长基因黄河鲤”品系。此项技术可将养殖周期缩短一半,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和风险,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我国鲤鱼年产量在500万吨以上,应用潜力很大。”朱作言说。

嗅觉敏锐的美国商人很快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难得的商机。2000年,培育转基因三文鱼的美国公司AquaBounty Technologies首任总裁埃利奥特·恩提斯曾专门来到武汉,与朱作言寻求合作可能。

“他们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兴趣,但由于鲤鱼在美国没有太大市场,也就不了了之了。如果当年做的是三文鱼,很可能第一个上市。”朱作言表示。

那么,世界上第一条转基因鱼为何没能在中国本土市场化?

“这个事情很难说清楚。”朱作言说,“尽管在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要第一个进入市场,我没有信心,政府也不会有这个勇气,特别是面对着转基因被长期误解的社会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