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还没露头,胶州市营海镇东营码头就喧闹起来。一艘艘装满蛤蜊的小渔船依次靠岸,人们七手八脚地把一袋袋蛤蜊从船上抬下来,刚到岸上,就早已经被等待在岸上的商贩们围住了。“一块五一斤少了免谈。”尽管养蛤人很牛气,但船上的蛤蜊很快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们瓜分了。
从3月蛤蜊上市至今,这个杂色蛤交易市场就这样“火”,平均每天交易量达3万公斤以上。据同行的镇渔业办的同志介绍,今年300多名入股承包杂色蛤的渔民从滩涂里抱回了个“金娃娃”,平均亩产4000多公斤,毛收入2万多元,创历年来最高纪录。
营海镇2.8万亩的潮间带滩涂中,生长着一种餐桌上常见的贝类———胶州湾杂色蛤。大沽河、洋河清澈的河流带来的丰富养料和细细淤泥,为胶州湾杂色蛤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绝佳温床。这里出产的杂色蛤肉质肥美鲜嫩、无泥不碜,深受国内外美食者的喜爱。1993年前,营海镇靠海的渔民习惯于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赶小海”,到海边采挖个十斤八斤的拿到市上去卖。蛤蜊始终没成长为一个产业。近年来,当地政府公开招标拍卖25000多亩优质滩涂养殖区承包使用权,引导当地渔民大力发展滩涂杂色蛤养殖。由于承包费、购买船只等费用较高,大部分承包者采取股份制方式,由一个大股东挑头,几个小股东参股,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明确海滩的使用权后,承包渔民放长了眼光,不搞“竭泽而渔”的掠夺式生产,每次起滩时,留下一部分杂色蛤留作繁殖之用。起摊时,尽量人工采挖,防止杂色蛤破碎死亡。还有的把承包滩涂分成两半,一半养殖,一半闲置,轮流投放蛤苗。由于养殖直接关系到入股承包者的投资效益,承包者养殖蛤蜊时格外上心,每到蛤蜊接近成熟时,几个人轮流在驾驶小船看护蛤蜊,一连半个月吃住在海上,风吹日晒,非常辛苦。
科学长远的养殖方法,使杂色蛤的产量连年翻番,今年平均亩产接近5000公斤。大洛戈庄宋明清与其他几位村民承包了500亩滩涂,收获了近200万公斤蛤蜊,从城阳、胶南等地前来上货的客户排成了队,养殖效益创了新高,一元股份可以分红一元钱。在刚刚结束的第三轮承包中,他们又竞标承包了1800亩,准备继续加大投资规模。据估计,胶州市营海镇杂色蛤产量今年将达6万多吨,而且还供不应求,全镇仅此一项可为当地渔民带来3亿元的收入,杂色蛤养殖已经成为当地效益很高的特色产业、朝阳产业。“股份制蛤蜊就是‘鲜’!”一些杂色蛤养殖户想想昨天,看看今天,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