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农贸市场,很多马大嫂都嚷嚷着买鲳鱼吃。问她们为啥,回了我一句:老话不是说“三鲳四鳓”嘛。
于是,特地请教了一位海边人,原来是有这样一句:“正月雪里梅,二月桃花鲻,三月鲳鱼熬蒜心,四月鳓鱼勿刨鳞”,凡是在浙东海边一带,老底子都有“三鲳四鳓”的说法,说的就是农历三月左右,鲳鱼的味道最是鲜美,到了四月,就是吃鳓鱼的时候了。
杭州六和农贸市场的老板说,现在鲳鱼的味道还可以,到月底会更加鲜。相比较而言,到了杭州的海鲜都是千里迢迢过来的,算不上顶级鲜美。不过呢,海边的味道好,价格也不便宜,大个头的鲜鲳鱼起码也要50~60元/斤。杭州市场里普遍卖的,价格只有30~40元/斤。
关于鲳鱼的典故还是挺多的,其中有一个就是比喻它风流成性。
像李时珍就曾经在《本草纲目》里写道:“鱼游于水,群鱼随之,食其诞沫,有类于娼,故名。”明代《闽虫海错疏》的记录则更加直白:“鱼以鲳名,以其性善淫,好与群鱼为牡,故味美,有似乎娼,制字从昌。”
其实,这是冤枉了鲳鱼。现在必须要科普一下,给它正个名:像李时珍记录的场景,说它口中流出唾沫,勾引小鱼小虾,举止轻浮,实际上鲳鱼正在产卵呢。
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就听人赞我表妹“鲳鱼嘴”。这个说法,是对姑娘家的赞誉,因为一般在浙东人家,嘴小唇薄的姑娘家是好面相,和鲳鱼口小牙细极为类似。
挑选鲳鱼,也有很多讲究,跟选美差不离。首先是要看身上的光泽度,“闪闪发光”的铁定是上等的。二是不要嫌脏,最好再用手摸一摸肚皮,滑溜溜像丝绸的,肯定差不了。这两种是衡量它新鲜与否的好办法。
至于其身材呢,最好是扁平阔大的。要说味道好的,还是以中等个头的为佳,肉质细腻,刺少鲜嫩。
烧制鲳鱼,清蒸红烧都可。这些年,饭店里流行把鲳鱼和年糕放在一起烧,鲳鱼味美嫩肉,那口鲜被吸入了淡口的年糕中,混着汁水嚼上一口,一股家常及纯粹的鲜美四溢。
如果你喜好鲜美,记得一定要趁热吃,否则等凉了,腥味就跑出来了。
最后,再奉上一段《宁波志》里记载的鲳鱼,让你嘴馋一下:“身扁而锐,状如锵刀,身有两斜角,尾如燕尾,细鳞如粟,骨软肉白,甘美,春晚最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