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被誉为海珍品之首的鲍鱼,有着一种“肉芝石耳不足数,醋芼鱼皮真倚墙”的海产品美味之冠。有人认为,吃过鲍鱼后,一切海产品美食都不在话下了。
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食鲍海产品美食文化就传到日本,随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作为优质皱纹盘鲍天然主产区的山东荣成市,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帮助下,鲍鱼产业再续辉煌。去年,位于该市的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青公司)先后向日本出口鲜活鲍鱼7批、重24吨。荣成鲍鱼如何闯进食品要求异常苛刻的日本市场呢?带着这一疑问,笔者走进了长青公司。
初春的荣成,春寒料峭,但长青公司育鲍车间里,温度却恒定在22℃上下。一洼一洼的育苗池内,水流潺潺。清澈的池水下,硕大的种鲍在黑色的鲍笼内隐约可见。
“再过几天,这些种鲍就开始产卵排精了。”作为长青公司育苗分公司的技术厂长,21年的从业经历,让刘光良对鲍鱼育苗的每一细节都了如指掌,“育苗是养鲍的起点和最大难点。”
种鲍产卵40天至50天后,稚贝长到2~3毫米时就要从育苗板上剥离,而这一过程也是稚贝死亡率最高的一个阶段。通过提纯复壮、移植驯化、远缘杂交、严格育苗流程等一系列举措,长青公司突破了育苗的关键技术,被确定为山东省皱纹盘鲍良种场,年繁育优良种苗4000万粒,良种幼鲍剥离成活率由最初的不足20%提高到70%以上。
“鲍的养殖周期在3年左右,育苗仅仅是第一步。”长青公司生产厂长孙东一介绍道。鲍是一种很敏感的海珍品,对海域底质、盐度、水温、营养藻类等各项条件要求都很苛刻。所以在鲍苗下海前,他们要安排潜水员对海域进行长时间的海底“摸底”,对洋流、水温、水质、盐度等进行四季监测,两轮“海选”之后,才能确定放流海域。
“小鲍苗在育苗车间长到2.5~3厘米后,即可进行人工放流。”桑沟湾畔,海天澄澈,孙东一指着一大片海域告诉我们,桑沟湾10万亩的海洋牧场中,他们为鲍选择的放流区域只有2000亩。
“三年养一鲍”,其中辛苦非外人所知。育苗、放流、转场、清除敌害生物、防治病害、移植海藻、分级采捕……长青人用自己的执着与坚守,使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及养殖工艺体系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长青鲍鱼肉细味鲜,营养丰富,口感既绵软、肉糯又有弹性、有嚼劲,让人回味无穷,成为“鲍中上品”。如今荣成鲍产量占到山东省的66%、全国的9%。
谈到鲍鱼出口日本,长青公司总经理李晓波由衷地说:“没有山东荣成检验检疫局提前介入指导,我们的鲍鱼不可能这么顺利出口,我们要为荣成局点赞。”
长青公司早在2012年就取得了鲍鱼出口日本的资格,但多年来,销售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去年以来,受国内市场需求萎缩影响,活鲍价格大跌。公司负责人想到了以出口应对和化解市场风险。
鲍鱼养殖周期长,涉及环节多,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质量安全问题。同时,日本又是世界上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最苛刻的国家之一。荣成局监管人员小王指着厚厚的检测报告介绍道:“日本对进口贝类产品关注检测的项目包括农药、兽药、微生物、生物毒素、污染物等120多项。”
为此,荣成局着重从鲍鱼育苗药物使用为切入点,重点加强对养殖过程的监管,在企业范围内树立了出口注册养殖场的质量意识,摒弃内销生产时的一些不良习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他们还不间断深入鲍鱼主产区,详细了解跟踪鲍鱼育苗、养殖全过程,并与地方海洋渔业部门积极沟通和深入探讨,共同解决鲍鱼养殖过程中的难点,尤其重视鲍苗投入、投入品使用管理等重点养殖环节的监管。特别是每年冬季鲍鱼转场到南方越冬时,他们不辞辛苦地指导企业做好运输途中用药管理等工作,有效促进了鲍鱼养殖成活率和品质提升。规范有序的养殖和严格到位的监管,有效保证了鲍鱼的品质,目前为止,长青公司出口日本的活鲜鲍鱼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以响当当的品质在日本市场站稳了脚跟。
如果说,起初长青鲍鱼出口日本是内需低迷的无奈之举,那么,如今的长青公司眼界更高、视野更宽,更深刻地认识到鲍鱼产品质量以及深加工、扩大出口的重要性。
“桑沟湾10万亩天赋优质海区,是上天对荣成厚爱,长青公司会利用好这一自然条件,发挥好全国海产贝类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扩大荣成鲍鱼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增加话语权。”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李晓波信心满满。
据荣成局食品科科长张霖称,今后为加强海洋渔业、科技、商务等各个领域的统一协作,更好的向企业宣传产品出口方面的法规以及优惠政策等相关知识,构建鲍鱼养殖基地建设,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着力打造海产品金字招牌,推动企业开拓国际海产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