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讨论及建议
⑴群体资源持续下降
汕头近岸海域、三江流域历史上日本鳗鲡资源相当丰富,后因上世纪五十年代五大河口下游建了拦潮闸,截断了鳗鲡的洄游通道,导致洄游群体资源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大量的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海中,沿岸尤其是近岸海域的污染日趋严重,导致补充群体资源减少。另外,随着海鳗鱼养殖产业迅速发展,捕获量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持续高压的捕捞强度,使天然海鳗苗数量不断下降。
⑵渔法科学性有待提高
自80年代以来,张网作业由于其投入少,成本费用低,劳力占用少,操作技术要求不高,产量相对稳定,经济效益可观而发展得十分迅速,处于失控状态,近年有增多的趋势。捕捞海鳗苗的张网对鱼类资源的保护极为不利。据调查,渔获物中受到损害的经济幼鱼、幼体占张网渔获量的20%,其中带鱼幼鱼约占13%,占重要经济品种的64%。捕捞到的带鱼幼体年平均个体重量只有约4g,经济价值不高,如果不予捕捞,一年后个体重量达到150g,资源量可达现有的近40倍,同时,随着个体的增大,经济价值也将明显提高。
⑶渔业可持续发展
海鳗鱼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禁渔政策,确保海鳗鱼亲体正常的繁衍生息和海鳗苗的正常发育生长;控制海鳗苗生产的规模,防止发生海鳗苗大战,有效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海鳗苗生产秩序;实行收购证制度、准运证制度,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海鳗苗购销秩序;实施总可捕量控制、渔获量的配额管理,确保海鳗苗资源可持续发展。
渔业生态的可持续利用。把目前进行酷捕的渔船数量减下来,严格控制渔场捕捞力量,减轻捕捞压力,减少捕捞强度;调整、优化作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借鉴先进渔业管理模式,尽快实施总可捕量控制和渔获量配额管理,发放捕捞许可证,凭证下海生产,切实有效保护渔业资源;扶持发展科学、高效的生态型渔具渔法,严格限制、改良并逐步取缔现有选择性能差的渔具渔法,以保护渔场幼仔鱼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