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水霉菌、绵霉菌等真菌引起的,常出现于淡水鱼类中,真菌常年潜伏于水体中,找准时机侵害甲鱼,一旦侵入,病菌会吸取营养开始生长,几天内即可覆盖甲鱼全身,造成甲鱼行动缓慢、食欲减弱、直至体弱而死亡。发病初期看不出什么异常,随着菌丝生长,甲鱼外表出现灰白色棉絮状菌丝,在水中看时呈絮状,层层浓密。

甲鱼养殖中常见的病症特点    

甲鱼养殖中常见的病症特点

红脖病;

  又叫大脖子病,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嗜水气单胞菌在水体滋生,由于各种因素原因侵入甲鱼身体中,引发病害。发病时甲鱼的脖子红肿、充血,有些甲鱼还出现全身性水肿现象,腹部有红色病斑,病斑逐渐扩散并溃烂,使甲鱼对于外界的敏感性降低、食欲减弱、行动缓慢,都潜伏于阴凉处,很多在上岸后最终晒死。  

腐皮病;

  由病菌侵入感染而致,它主要通过甲鱼相互搏斗咬伤后或其他原因导致体表有伤口侵入感染。它的发病率高,流行时间长,发病时体表皮肤开始发炎、肿胀,病变组织开始逐渐坏死变色,紧接开始溃烂。随着病情扩散,溃烂面积越来越大,严重者可致肌肉与骨骼裸露、四肢烂掉,爪脱落,危害极大。  

白斑病;

  在水温25℃左右最易发生,驯养开食或长途运输后的稚甲鱼、幼甲鱼发病率最高,室内气温较低、控温差的温室甲鱼池也极易发生,池水清瘦也是引发此病的原因之一。 烂嘴病。症状是甲鱼嘴部溃烂,有的下颌或口腔长疮,鼻孔发炎,往往有脓状黏附物使其堵塞。主要危害患有白点病等刚恢复的病甲鱼,此病在低温时传染较快,死亡量较大。  

白点病;

  一般在养殖密度较大、水质不良,特别是‘水变’后容易流行。白点病病症是甲鱼背甲、腹甲或四肢、裙边部位出现芝麻大小的白点,随后逐渐增大到黄豆大,皮肤内有珠状外突,挑破后可见白色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