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也叫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蟾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间,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觅食。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极有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叫“蟾酥”,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它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 痛、皮肤癌等。药市上蟾蜍价格曾达每千克2000元以上且呈继续上升趋势,环境污染使野生蟾蜍越来越少,蟾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国内外厂家对蟾酥的需求量 不断增加,所以人工繁养蟾蜍、采集蟾蜍是致富的好途径。
2016养蟾蜍赚钱吗?
1、原料:100克蟾蜍1000只,按5元/斤收购,计1000元。
2、养殖场地:3000只蟾蜍养殖场地需1000平方米,场地租金约1000元,四周用塑料膜围起防逃,约需资金500元。
3、蜕衣场地:由于涉及技术问题,不作详细介绍,投资不超过2000元。以上均为一次性投资,可长期使用。
产值: 一只活蟾蜍每年的4月到10月可取蟾衣,每月至少可蜕衣两张,1000只蟾蜍6个月可产蟾衣12000张,按蟾衣单重0.3克计算,可产蟾衣3.6公斤,按整衣率80%,可产整张蟾衣2.88公斤,最低1万元/公斤,创值28800元;
产薄衣0.72公斤,最低6千元/公斤,创值4320元,即1000只蟾蜍利用一年采集蟾衣可获利33120元。如当地蟾蜍个体大,野生蟾蜍多效益将更高。以上数值均为粗略估算,仅作为参考。
由于生态环境日趋严峻,野生资源急剧减少,人工养殖蟾蜍势在必行。无论是水田、菜地,荒地,泥沼,坡地和林地,蟾蜍都能繁衍生息,连青蛙无法立足的坡旱地 区,也是它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蟾蜍以各类昆虫和浮游生物为食,繁殖力很强,年产卵量逾万,产卵场所也很随便,养殖技术简单,无需饲料成本,亩水面增值6 万元以上。可见,蟾蜍的养殖和加工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前景广阔的新型养殖业。
2016蟾蜍养殖前景及市场价格行情分析
近年国内外对蟾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一再上扬,已由前年每公斤3000元,上涨到每公斤5000元,在国内蟾蜍收购量仅能达到市场需求量的23%,满足出口量的50%,可见其价格仍有上涨的趋势。
蟾蜍身上的表皮称蟾皮、蟾蜕,据《中草药大辞典》记载,是一种能治恶瘤等疑难杂症的药物,主要用于疮疡肿素及小儿疳积,现在常用它治肿瘤。在野外的蟾蜍每年要脱数十次蟾衣,可惜往往被蟾蜍自己吃掉。
人们很少有机会采集得到,除非蟾蜍生病时脱下后留在草丛中或乱石堆中,否则极难见到。虽然蟾蜍遍布全国各地,但目前掌握蟾衣采集技术的人还比较少,加上蟾衣独特的医疗效果,因此在各大药材市场十分抢手。
蟾蜍繁殖率高,一对蟾蜍一年可产卵3000粒左右。如果能实现规模化养殖,再掌握蟾酥提取、蟾衣采集及加工等技术,其经济效益可谓不小。蟾蜍养殖和其他特种动物养殖一样,也是高效益高风险的行业。蟾蜍是一种比较好养的动物,一般情况下不太会发病。但是技术还以关键因素!
在农村都可以发现野生蟾蜍,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科到5000科,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重。人工养殖蟾蜍采集蟾蜍制品是近 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可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养蟾蜍成功案例:浪子回头办起蟾蜍养殖场 循环养殖念活致富经
去年,45岁的阳新人桂华在枫林镇办了一个循环养殖生态农场,如今,农场的规模越办越大,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1988年,桂华考上了武汉的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机关单位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下海经商,赚了上百万元。正当桂华人生处在春风得意之时,他却沾上毒品。
百万积蓄挥霍一空,女友也离他而去。2013年5月桂华走出戒毒所,他开始新的生活。
2013年底,桂华背上行囊,前往江苏南通学习蟾蜍养殖技术。“大多数时候,我每天只休息5个小时。”在出门学技术的那段时间里,桂华把自己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农场和书桌前。他每天把学习到的养殖技术记录下来,半年时间写满了2个笔记本。
2014年6月,桂华回乡创业。他在家乡枫林镇投入近十万元,办起了以蟾蜍、蝇蛆、鱼、龙虾等生产为一体的循环养殖生态农场。蟾蜍吃蝇蛆长大,其排出的粪便可以制作成有机肥,撒入蔬菜和瓜果大棚里,帮助农作物生长。
“蟾蜍浑身都是宝。”桂华说,蟾蜍自然脱下的蝉衣,对治疗慢性肝病、慢性气管炎、腹水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蟾酥、干蟾、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
如今,桂华农场里的蝉衣可谓是供不应求,刚收集到的2000只蝉衣已经被上海、武汉等地的客户抢购一空。桂华打算下一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