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虫种:黄粉虫传统饲养均是以散存民间的杂乱品种为主,没有进行科学的选择与定向培育。因而品较差,抗逆性差,产量低而不稳。
2、饲料:黄粉虫食性杂,大多发生于各种农林产品库房中,如粮仓.塑料库.药材库等,凡是具有营养成分的物品都可以作为它的饲料。在一温、湿度条件下,饲料的营养成分是幼虫生长的关键。若以合理的复合饲料喂养,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加快生长速度,提高繁殖率。在传统的饲养实践和笔者所掌握的材料中,均介绍以麦麸为主,辅以青菜叶的饲养模式,饲喂成本较高,对工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工农业有机腐屑)的全面开发利用重视不够。
3、饲养设备:传统黄粉虫饲养设备较简单,规格杂乱,难以统一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常用盆、缸、木箱、纸盒、砖池等器具进行饲养,但要求内壁光滑,器具缘深达15厘米左右,以防幼虫、成虫逃逸。
4、环境条件控制:黄粉虫传统饲养均以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主,没有进行最佳环境条件的确定和采取控制措施。
5、饲养管理与防疫:黄粉虫饲养管理模式中,黄粉虫为非目标养殖物,饲养者对其重视不够,饲料成分仅以麦麸为主,没有系列配方和添加剂、诱食剂的配制,饲养设备不规范等,使管理过程粗放,工艺流程技术参数不明确、不稳定,难以形成工厂化规模养殖。其一般管理程序为:
(1)幼虫饲养:饲养前,先在饲养箱、盒等器具内放入经纱网筛过的麸皮和其他饲养,再将黄粉虫放入,幼虫密度以布满器具为准,最多不超过2—3厘米。最后在上面铺放菜叶,让虫子生活于麸皮与菜叶之间,在任其自由采食。每隔一星期左右,筛除一次虫粪,换上新饲料。当幼虫长到20毫米以上时,便可采取用于饲喂其经济动物。 一般幼虫体长达到30毫米时颜色由黄褐色变浅,且食量减少,这是老熟幼虫的后期,很快即进入化蛹阶段。
(2)蛹期管理:初蛹成银白色,逐渐变成淡黄褐色、深黄褐色。初蛹应及时从幼虫中分拣出来集中管理。要调节好温、湿度以防虫蛹霉变,经12—14天,便羽化为成虫。
(3)成虫的饲养:将羽化出的成虫放置于饲养容器内,喂给麸皮及青菜,初时虫体呈灰白色,以后渐变为浅褐色,经过1星期后体色逐渐变成黑褐色,这时便开始产卵。再经过1—2周即进入产卵盛期。
(4)卵的收集:黄粉虫卵的收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产卵筛,既在黄粉虫成虫产卵时,在产卵筛的铁纱网下垫的白纸上撒一层薄薄的麦麸,让虫卵从网孔中落到下面的麦麸上,一般接卵纸7天左右换一次,将换下的麦麸.虫卵放入饲养器具中,约经7~10天便可自然孵出幼虫;另一中方式即是沿用一般饲养器具,底垫白纸,但会有部分卵散落于饲料中。
(5)卵的孵化和蛹的羽化:在传统的小规模分散养殖模式中,对于温度.湿度没有严格控制措施,卵的孵化和蛹的羽化均无标准的设备,仅采用与幼虫和成虫饲养相同的器具进行粗放管理,即不能保证孵化.羽化的整齐度,也不能保证孵化率和羽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