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重要技艺,种桑养蚕之法相传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家蚕的祖先认为是野蚕,形态上和家蚕几乎没有差别,而且与家蚕长大后能自然杂交产生后代。有称为“青白”的一家蚕品种,据说是由野蚕和家蚕杂交而来的。其它家蚕的性状明显地是从野蚕传来的也不少。认为家蚕是野蚕的一个染色体在进化的过程中切断为两个而产生的。
种桑养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古往今来都是农民获得经济收入的一个来源,由于我国养蚕业非常发达,产业结构完善,形成了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促使了我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加强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如今伴随东桑西移战略提出,结合种桑养蚕投资小、产出多、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在贵州推行桑蚕产业化发展,并结合高效种桑养蚕技术必将为农民提出一条增收的途径,实现贵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16养蚕赚钱吗?
桑蚕茧养殖分为春蚕、伏蚕、秋蚕,秋蚕又分中秋蚕和晚秋蚕,春蚕质量最好,秋蚕次之。饲养品种有农桑、大中华等。桑蚕茧的生长周期受限于气温,每年春季4 月20日左右开始养殖春蚕,26-27天为一个生长周期,5月20日左右开始夏伐,桑树重新长出新叶后,6月25日左右开始养殖伏蚕,24-25天为一个 生长周期,因中秋蚕与伏蚕间隔时间短,怕消毒不好影响生长和质量,一般不养中秋蚕,晚秋蚕一般在9月5日左右开始养殖,10月上旬结束。伏蚕一季由于受气 温、环境、收购价格等因素影响,有的养殖户选择养春蚕、秋蚕两季,也有选择养殖三季蚕的。从调查中了解到:一棵桑树苗0.4元,一亩地植1440棵,7— 8年为一周期,平均每年投入的桑树为87.27元/亩。
桑蚕亩净利润为7542.49元,每50公斤桑蚕价格为2817元。由于收购价格上涨,蚕茧收益增加。近几年来茧丝加工企业快速增长,茧丝加工总产量和原料蚕茧的总需求量大幅度上升;茧丝加工 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生产,不得不在原料茧价格高、利润空间不大的情况下,也要共同购进原料。
蚕桑养殖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的农民增收行业,国际市场对蚕桑的需求在增多,我国的市场也在被开发及蚕桑养殖的多用途开发导致在新的时期蚕桑养殖存在巨大的 发展前景。面对这种发展前景,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开发高效的养蚕技术,才能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利于农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收入。
桑树种植面积减少。虽然桑蚕养殖收益可观,但与外出务工收入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今年独山镇刘围子村桑树种植面积有所减少。桑树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一 是蚕业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大量劳动力选择到工厂打工,致使有技术、劳动能力强的养蚕农民急剧减少,从事蚕业生产的人群老龄化日趋严重。二是 桑蚕难于打理,近几年蚕茧的收购价格波动幅度较大,风险增加。
2016养蚕前景及市场价格行情分析
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作为传统的种桑养蚕之都,其蚕丝及丝绸加工产品深受世界各国青睐,对蚕丝的消费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蚕丝产品销往140个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日本和东南亚为主要的贸易对象。2008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导致近年我国的蚕丝对外出口稳中求升,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对我国蚕丝的青睐给我国的桑蚕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国内市场来看,前些年蚕丝作为高档消费在我国的市场消费份额很小,人均丝绸消费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纺产品的质量需要也在提高,蚕丝作为家纺的高档消费也在走入平常百姓人家,当我国潜在的巨大市场被挖掘,将给整个蚕丝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推动整个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虽然国际和国内市场对蚕丝的需求正在增大,但是由于种桑养蚕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要占用很大的土地面积,东部作为我国传统的种桑养蚕区域由于土地资源日趋紧缺和当地人们从事其它行业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导致种桑养蚕失去优势。种桑养蚕的整个趋势开始逐步向人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和土地资源相对充足的西部地区转移,比如贵州、广西、陕西等地方出产的蚕丝占的比例在逐年增高。同时国家根据实际情况也在对桑蚕产业实行“东桑西移”战略调整,加大对西部进行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植,都给当地桑蚕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过去蚕丝只是用于纺织行业,近年来随着对蚕丝的多角度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形成了对蚕丝资源多元的开发和应用拓宽了市场用途。比如开发出桑蚕产业在医药新素材、新资源食品、饲料行业、新型保鲜剂和污水净化剂、高档化妆品和文化生态等新的用途和新的功能,达到对整个产业链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拓宽了桑蚕行业的应用领域和应用需求,必将推动整个行业获取新的发展机遇,也给贵州等各省的桑蚕养殖产业带来可以预见的商业前景。
养蚕致富案例:“养蚕达人”蓝莉芬的诚信致富路
从南宁市马山县金钗镇的一名普通农民到蚕业公司的掌舵人,蓝莉芬本着“诚实守信做人,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念,多年来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在创业的道路上闯出了一片天地,在诚信经营上作出了表率,相继荣获南宁市和自治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并入选“中国好人榜”。
她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
金钗镇素有种桑养蚕的传统。2000年在广东务工多年的蓝莉芬返回家乡,看到家乡父老仍沿袭传统的养蚕方式,她意识到,如不注入先进的生产技术,采用新品种新技术走规模化生产经营之路,桑蚕业就无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她对村里的养蚕户说:“我会和大家想办法,一定把我们的蚕桑业做大做强。”
蓝莉芬从解决小蚕成活率问题着手,在金钗镇龙塘村建立了一个“小蚕共育”基地,将养好的三龄蚕出售给蚕农,降低了农民养蚕的风险。为了使周边的养殖户接受养蚕新技术,她还多次自费组织蚕农代表到宜州、宾阳参观学习养蚕新模式,并请专家到村屯,手把手指导农户养蚕。
创业路上,蓝莉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4年天气变化异常,大批桑树死掉,金钗镇养蚕业遭受重创。“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使蚕农损失惨重,我在育苗方面也遭受了很大损失。”蓝莉芬说。
为了稳定群众养蚕信心,蓝莉芬毅然做出承诺:凡是继续种桑养蚕的,蚕农损失的部分,由她全权赔付。那一年,蓝莉芬因为这个决定,垫付了近30万元。
十几年来,为了当初那句承诺,蓝莉芬不知帮助群众解决了多少个难题,许多蚕农都相信她,坚持跟她走养蚕致富这条路。“无论什么职业,都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看到蚕农能养蚕致富,我也就放心了。”蓝莉芬说。
她带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
63岁的石耿明是龙塘村下岭屯种桑养蚕的“老人”了,早在1994年,石家就开始养蚕,种有3亩多桑树。退休后,石耿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养蚕上。现在,石耿明每年可以养8到10批蚕,一批蚕5000多条能有2000多元的收益。
“现在什么都不用愁,蓝莉芬提供的三龄蚕存活率高,我们只要把蚕养好,她全部回收,价格又高。现在手里有钱用了,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 石耿明说,乡亲们都喜欢向蓝莉芬要蚕苗,因为只要一个电话,蓝莉芬就会亲自上门指导养蚕技术。
对于蓝莉芬的亲力亲为,蚕农李美仙深有体会。一天,李美仙早上出去摘桑叶,出门时蚕苗还好好的,中午回来一看,蚕虫尾巴变黄,蚕体缩小。李美仙吓坏了,马上给蓝莉芬打电话,没多久蓝莉芬就带着治疗细菌性败血病的药赶来了,帮忙用药喷桑叶喂给蚕吃。“她提醒我现在雨水多、气候闷,要注意通风。第二天蚕就好了。我真的很感谢她。”李美仙说。
她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她的带动下,现在全镇种植桑园面积稳定在约1.2万亩。”金钗镇党委书记谭邦杰说,蓝莉芬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金钗镇及周边群众致富。目前,桑蚕业成了金钗镇的支柱产业,金钗镇也成为了马山县最大的桑蚕基地。
为了解决蚕丝的销路和价格问题,早在2009年,蓝莉芬便成立了马山金宜桑蚕专业合作社,先后投入50多万元建起了人工气候孵化室、自动上蔟等生产设备,并积极与各大桑苗公司联系,成为桑苗公司的一级代理商,将高产优质的桑苗品种推荐给桑农。
2014年7月,蓝莉芬又投入千万元注册成立了马山县东龙蚕业有限责任公司,直接收购蚕农的产品,且每公斤收购价确保高于其他公司,让蚕农吃上了定心丸。目前,东龙蚕业招收了100多名员工,为农村人员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其中有20多名工人是农村低保、贫困和残疾家庭成员,他们每个月都能领取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谭邦杰告诉记者,蓝莉芬还在自己的育蚕基地开设了技术培训班,免费接纳农户到基地学习种桑养蚕技术。2014年,通过开展“农家课堂”,她科学指导桑农在养蚕过程中科学控制有机农药的应用,蚕茧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制定标准,同时推广应用自动上蔟技术,减轻了蚕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优质茧率。
蓝莉芬还非常关心关注农村弱势群体,扶持贫困户养蚕。蓝莉芬育出来的蚕苗70%是先赊给蚕农拿回家养殖,等蚕农卖了蚕丝再还钱给她,解决了农民因资金周转问题。谭邦杰表示:“市场价格稳定了,群众养蚕没了后顾之忧,就更乐意养蚕,镇里桑蚕业的发展就越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