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狐狸,很多人会联想到《聊斋志异》中貌美的狐仙,而在临泽沙河循环经济示范园内,一位名叫李武国的普通农民,却靠养殖狐狸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2006年李武国开始养殖狐狸
怀着好奇的心情,记者近日前往李武国的养殖场一探究竟。走进养殖场,几百只铁笼子整齐地摆放着,笼内的狐狸有的闭目养神、有的上蹿下跳。不远处的厂房内,主人李武国正和几名工人在取狐狸皮,动作十分娴熟麻利。李武国告诉记者:“前几年,由于家里地少,一年也没多少收入,想出去打工,孩子又太小,总想着在家里搞点养殖,既能照顾家,也能挣点钱,直到2006年的一天,在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看到河北省的一些农民通过养狐狸发家致富了,当时我就有了养殖狐狸的想法。”
当李武国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后,却遭到了妻子和亲友们的坚决反对,大家都觉得他是在白日做梦。但李武国觉得,别人能养殖狐狸,自己也一定能养。2006年冬天,怀揣着家里仅有的1.2万元钱和养殖狐狸的梦想,李武国只身去了河北,在河北的一家狐狸养殖场当起了工人,偷偷学起了狐狸养殖技术。三个月后,带着学来的技术和30只种狐,李武国回到家中养起了狐狸。“由于狐狸喜冷不喜热,刚开始养殖的时候,对狐狸的生活习性掌握得不好,它们经常生病,我就在一边通过书本、网络查询狐狸养殖知识,一边摸索着养,慢慢就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也掌握了狐狸养殖的规律……” 说起养殖技术,李武国头头是道。据他介绍,狐狸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主要产品狐皮具有坚韧耐磨、柔软轻便、保温美观等优点,是制作皮领、帽、皮褥等裘皮制品的优质原料。
养殖场规模逐渐扩大
在李武国的努力下,他第一年就卖了20多张狐狸皮,挣了3万多元钱,养殖狐狸的梦想也逐步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2010年,李武国在沙河循环经济示范园修建了养殖场,把养殖规模扩大到了600多只。
正当李武国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2011年市场价格下滑,他打的蓝狐皮严重滞销,以前一张1000多元的蓝狐皮只能卖300-400元,这让他损失惨重。痛定思痛,李武国立即前往河北等地考察市场,通过了解他发现同一种品种狐狸皮,流行几年就可能被淘汰了。考察回来后,李武国决定调整养殖结构,他陆续从沧州等地引进白狐、银狐等其他狐狸品种,随着对狐狸皮市场理解的加深,他的狐狸皮销路稳定多了。
“2014年的皮子价格好,到现在已经打了400多张蓝狐皮、100多张狍子皮、50多张银狐皮,还卖了100多只种狐,大概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吧!”谈起今后的打算,李武国说:“我计划春节过了修个冷库,解决狐狸食物贮藏的问题,把狐狸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