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鱼即石斑鱼,沿海当地居民俗称。生活在海边石头缝隙,有海中鲤鱼之称,实际上食用价值和味道高于鲤鱼。石斑鱼类为暖水性礁栖鱼类,比常见鱼类价格偏贵。我国南方适宜石斑鱼养殖的海域广阔,除了众多的优良港湾可供石斑鱼网箱养殖外,池塘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及投放人工鱼礁粗放养殖等。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石斑鱼10种常见的品种,石斑鱼的人工繁殖,石斑鱼网箱养殖技术。         石斑鱼10种常见的品种

  1、老虎斑(棕点石斑)也称褐点石斑,身体黄色至浅褐色,以金黄色最靓。其眼后方脑部凹陷,口大具发达的辅上颌骨;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可向内倒伏似虎口,因此叫老虎斑。老虎斑肉质鲜美,口感优于青斑,市场价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

  2、龙趸(鞍带石斑)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者,可谓大哥大和巨无霸,故也被称为“石斑之王”。据史料记载,目前发现最大的龙胆2.7m长,600kg重,在澳洲昆士兰,鞍带石斑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海洋生物之一。

  3、星斑(豹纹鳃棘鲈)有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石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身体及头部自橄榄色至红褐色,头、身及奇鳍布满细小蓝点。胸鳍红色,尾鳍后缘有不明显深色带。其颜色鲜艳,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故俗称“星斑”,而东星斑是因它产自南海东部的东沙群岛。东星斑肉质白而鲜嫩,营养丰富,价格昂贵,属名贵高档食用。图为东星斑。

  4、老鼠斑(驼背鲈)身体扁平,头顶凹入,背部高耸隆起,头小口大;体表和各鳍从白色至褐色呈可变体色,通常为褐色。是售价最高的石斑鱼,有“斑中之皇”的美誉。   

  5、油斑(云纹石斑)体呈浅褐色或棕色,身上布满了云状的白色斑纹,尾鳍圆形,头部于眼下方具有3条暗色细纹云纹石斑的油脂含量相比其它种类石斑鱼略高,所以得名油斑,因日本相扑选手喜欢吃油斑火锅而闻名于世。  

  6、褐石斑头部及体侧呈灰褐色,体侧横带及斑块常不明显,仅有淡灰色小点呈线状或斑驳状散布,臀鳍下缘和尾鳍下角具有白色裙边。幼鱼淡黄褐色,体侧具有6条不规则的暗棕色横带,横带中另分布淡色斑块。  

  7、杉斑(清水石斑),其外形和颜色及身上花纹与老虎斑非常相似,一般很难分辨。主要区别,杉斑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左右对称,老虎斑的一对眼睛则位于头顶。另外,杉斑体型较小,最大6-7斤,而老虎斑可以长到40多斤。  

  8、玳瑁石斑也称蜂巢石斑,呈黄棕色,各鳍灰白色;全身密布如玳瑁般不规则的六角形或圆形深棕色龟裂斑纹,斑点红棕色或黑色。胸鳍颜色较暗,带有深色不明显的斑点。  

  9、七带石斑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中国的黄海和东海沿岸浅水区域,是石斑鱼在黄海唯一分布的品种,能够耐受7~8℃的低温,又称为“冷水石斑”。  

  10、青石斑鱼(Yellowgrouper),为触礁性海洋鱼类,体下部具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具6条深褐色垂直条纹,暖水性中、下层鱼类。

     石斑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1、自然产卵

  石斑鱼个体总产卵量在7万到100多万粒不等,大型种类有1000万粒之多。采用周年人工培育和短期室内强化培育的雌、雄鱼,都能达到在人为环境条件下亲鱼自然产卵受精。如果是短期蓄养,则在繁殖期之前从海上钓获的石斑鱼中选取强健、活泼、体表无损伤的雌、雄石斑鱼亲鱼,蓄养于室内水池中,人工投喂充足的新鲜优质饵料,进行营养强化培育,促使其性腺正常发育。当培育水温达20aC以上时,开始产卵。在产卵之前,雄鱼体表尤其头部出现明显婚姻色,雄鱼追逐前面的雌鱼,相靠后以鳃盖推挤雌鱼,尔后雌、雄鱼鳃盖紧贴并列环游,接着在水面呈直线速游并产卵、排精。

    在多年的石斑鱼人工育苗中,用此方法均获得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的受精卵。产卵期间水温为20.426℃,盐度为22.628.5。某些大型种类也有自然产卵的记录。如日本香川县水产试验场、将8尾从海上钓获的鲑形石斑鱼(雄鱼全长为1030mm、雌鱼全长为7501100mm,最大尾重30kg),饲养在陆上水族馆的水槽中,在繁殖季节观察其自然产卵受精,其产卵行为与赤点石斑鱼大抵相同,但由于鱼体较大,行动较为缓慢。卵的收集,是在翌日的清晨进行。

    收集卵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每天傍晚在亲鱼池进行流水,鱼卵随着流水通过集卵孔聚集于60目筛绢网箱内,于翌日清晨收集;另一种方法是于产卵翌日清晨,用浮游生物拖网在池中来回拖拉捞卵,拖网用60目筛绢制成,网口长方形,面积约0.32m2(0.8mx0.4m)。为了能多收集鱼卵,最好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2、人工催产

  石斑鱼人工催产法是将性激素注射到亲鱼体内,促使性腺从4期发育到5期,完成成熟过渡,诱发其自行产卵受精或进行挤卵人工授精。用于催产的亲鱼,要细心挑选健康活泼的雌、雄鱼个体,雌鱼腹部膨大至接近生殖孔,卵巢轮廓显现,生殖孔微凸、红润。

    结合挖卵检查,用挖卵器或细塑胶软管自生殖孔轻轻插入抽卵。镜检如发现卵已发育至第三卵母细胞期、平均卵径400um、肉眼可区分卵粒时,即可进行注射。使用激素主要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或A型混合催产激素。注射部位是在背侧肌肉处。操作程序,先用75%酒精消毒注射器及其他用具,然后配制注射液,用无菌注射用水溶解激素,一般每尾亲鱼用2mL注射用水配制。

    准备工作做好后,从暂养池中取出亲鱼,用75%酒精消毒注射部位,一人将鱼置于鱼夹中或用双手托鱼(戴上手套或垫以毛巾),另一人进行注射。注射完毕,消毒注射部位,挂上标志,即放回原池中。要做好记录,记下注射时间、激素种类及剂量,亲鱼体长、体重和其他要说明的情况,以便总结催产效果。催产剂注射使用的剂量,因种类、产地、饲养环境及亲鱼性成熟强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剂量过少没有效果,剂量过多反而抑制生殖腺的发育,这需要实施者通过实践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激素种类和找出最适剂量。笔者在进行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人工催产时,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剂量是每千克雌鱼体重(雄鱼剂量减半)HCG 800万1000万IU.雌、雄亲鱼同步一次性注射。雄鱼在注射后不久,可见到头部出现明显的婚姻色。效应时间快的约3536h,慢的53-72h。经催产的雌、雄亲鱼,在饲养池内自行产卵受精,平均受精率约45%。催产雌鱼10尾(体长305385mm、体重910 -1800g),平均每尾产卵约6.3万粒,受精率为16% 83%,平均受精率为49.2%。

  3、人工授精

  石斑鱼人工授精即由人工采卵、采精,使亲鱼成熟的卵子和精子接触,而完成受精作用。在繁殖季节,选取临产的雌鱼(腹部膨大,柔软,轻压腹部有透明卵流出者)和成熟雄鱼(挤压腹部有乳白精液流出者);或者是经过人工催产后的雌、雄亲鱼(雌鱼经抽卵检查卵已呈圆形清晰透明,卵中具有1个油球、雄鱼挤压腹部有精液流出者),可行人工授精。

    石斑鱼人工授精的具体操作是先将盛卵器(通常用白色瓷盆)和雌、雄亲鱼的鱼体擦净,用手挤压雌鱼腹部将成熟卵子挤在容器内,并立即挤入雄鱼的精液,洒在卵上(或用吸管吸取精液,滴在卵上),用羽毛(或手)轻轻搅拌,使精卵混合均匀,静止12min后,加入少量澄清的海水,稍再搅拌,再静止12min,然后加入同样盐度的海水,洗卵数次,弃去多余精子,除去卵中的血块和卵巢组织等污物,取样后即进行人工孵化。

    石斑鱼网箱养殖技术

  1、 海区条件

  海区: 无工农业及生活废水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一类水质标准,在台风、暴雨季节能避免大风大浪的袭击,无大量淡水流入,交通、通讯、供电便利。

  底质: 以砂砾、岩礁底质为佳,泥沙底质次之,泥质的不好。

  海况: 海流速度应在15-35cm/s。要有足够的水深,在最低潮时,网箱底到海底的距离至少有2米以上。

  盐度: 海区的盐度不应有太大的变化。石斑鱼能适应的盐度为11-41,最适的盐度为25-35。海区盐度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应在25-35。在大雨季节也不应低于15。

  水温: 大部分石斑鱼能够适应的水温为15-38℃,但生长最好的水温是23-28℃

  2、 网箱的规格

  石斑鱼养成的网箱规格以较大为佳。目前一般用3米ⅹ3米ⅹ4米或4米ⅹ4米ⅹ4米的网箱,但效果不如6米ⅹ6米ⅹ5米规格的网箱。大规格网箱鱼体活动空间大,减少了网箱隔层,有利于水流通畅,减少疾病的发生,日常管理比较省工。

  3、 网箱的设置

  许多养殖区网箱的设置是9个或16个1组,然后一组一组地成片密集排列。这样设置极易造成中间网箱水流不畅,水质恶化。比较科学的设置方法是顺潮流方向,2-3个网箱1列纵向排列,每列之间间隔2m左右留一条纵行水道,以使水流畅通。一般原则是6mⅹ6mⅹ5m的网箱2个1列,4mⅹ4mⅹ4m的网箱3个1列,3mⅹ3mⅹ3m的网箱4个1列。在海流较急的海区,顶流的第一排网箱外数十厘米处应该垂挂一块网目较小(1cm左右)的网片(并垂以砂袋),让附着生物滋生以挡缓海流;否则当大潮流急时,网衣会漂浮起来而使网片想贴;石斑鱼鱼群在网箱中有沿网边游动的习惯,这时就会不顾一切地在网片间穿行,造成两侧的鳞片因摩擦脱落,最终染病死亡。

  4、 苗种放养

  天然苗种:目前养殖的苗种一部分从海区钓捕或以网笼诱捕获得。作为苗种的个体一般全长15-20cm,体重60-200g;最小的个体全长仅10cm,体重仅20-25g。刚钓捕上来的苗种一般需暂养于活水仓或水族箱中,再运往海上网箱养殖。

  人工苗种:人工苗种的规格全长4-8cm,体重1-8g,可以直接放入网箱,经过一段中间培育后,再分苗养成。中间培育以鱼肉糜及鳗鱼饵料混合制作的软颗粒饵料投喂,每天3-4次,至10cm以后可酌情减至每天1-2次。进行中间培育的网箱上方30cm处,悬挂一盏40-60w的灯泡,用于在夜间诱集水中的糠虾、桡足类,以及其他的小苗、小虾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石斑鱼的活饵料。

  放养密度:苗种小时候放养密度可以高些,随着鱼的生长,应按个体大小分苗并降低放养密度。密度以预计在养成时,网箱鱼容量保持8-15千克/m³为佳。每口6mⅹ6mⅹ5m规格的网箱,放养全长15-20cm的苗种1500-1600尾,中途会因各种原因淘汰一部分,余下的可以一直养至收成。全长4-5cm的苗种,可放养5000-8000尾,以后待个体长至15—20cm,再选别分苗。

  养殖周期:石斑鱼在水温14-15℃及更低水温下基本不摄食,16℃左右可以少量摄食,18℃时即可正常摄食。7月未出池的全长4-8cm的人工苗种,养殖15个月左右至翌年11月份可达300-500g/尾。

  5、 饵料及投喂方法

  饵料种类:苗种放入网箱,大约2天后即可开始摄食。石斑鱼性多疑,所以最好混养少量相同个体大小的黄鳍鲷、真鲷黑鲷、及篮子鱼等。因为鲷科鱼类比较贪吃,见饵即抢,他们的抢食去带动石斑鱼的摄食。篮子鱼喜食海苔、残饵等,可作为“清道夫”,有利于保持网箱清洁。其他鱼种放养比例约为15%。

  投喂方法:石斑鱼胃内饵料的消化时间较长,在水温24-25℃时,消化时间为24-30h。在5-10月份水温较高时,20cm以上的成鱼,可每天投饵1次,每天的投饵量为鱼总体重的1.5%-2.0%;10-15cm的中苗,每天投饵量可为鱼体重4%-6%,分早、晚两次投喂;4-8cm的小苗,每天的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8%-10%,每天分3-4次投喂。在11-12月份及3-4月份,隔天投饵1次,视鱼摄食的情况酌情增减投喂量。冬季水温较低时,基本不投饵。

  6、 日常管理措施

  巡视检查:每天应对各个网箱进行巡视检查,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正常情况下,石斑鱼会沉在网箱底部,清晨和傍晚会在水面悠然自得的游动,看到人影就迅速沉下。如果无力的游于网边,受惊动也反应迟钝,或狂游、跳跃,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应该捞起或拉网检查,判明情况,采取对策。

  观察记录:每天对天气、水温、相对密度、透明度、风浪等情况进行观察、测定和记录。尤其是在海区情况有重大改变,如暴雨、海水突然变混。

  换网和清洗网衣:在夏季,当海中有机物增加时,网箱上附着大量附着生物,如牡蛎、海鞘、藤壶、贻贝、海苔、麦秆虫及其他脏物,网衣应每20-30天更换一次,培养5-10cm的苗种,由于网衣网目小,更易被脏物及附着生物堵塞,造成水流不畅,应该每15-20天更换一次网衣。在冬天(12月至翌年2月),由于海水中附着生物繁殖较慢,鱼体不大活动,大多时间不摄食,受了机械损伤而不易痊愈,容易感染死亡,不宜搬动,非特别需要,不必经常更换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