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 称。其营养十分丰富,含大量蛋白质,比鸡肉和牛肉所含蛋白质 都高。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黑鱼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 级保健食品。黑鱼畅销国内外,售价昂贵,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 要水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也是一种紧俏价高的食品。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乌鱼的养殖方法,养殖哪些水产品有前途。             养殖哪些水产品有前途

  1、主养怕冷的品种:即养热带鱼、虾,如罗非鱼、淡水白鲳、巴西鲷以及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这些品种肉质较好。有的颜色艳丽,还可做垂钓对象。同时养殖条件要求不高,即可单养,也可混养,养殖周期短,见效快。

  2、混养长腿的品种:即实行鳖(甲鱼)、乌龟、河蟹、青虾、美国青蛙等与鱼类混养。既可以鱼为主,也可以鳖、蟹、虾等为主。如以鱼为主,每亩混养几十只甲鱼,利用池内小杂鱼,再补充一些饲料,亩产甲鱼10—20公斤是很容易办到的。

  3、套养吃鱼的品种:在同一口池塘中,适当套养一些肉食性鱼类,如鳜鱼、乌鱼(黑鱼)、加州鲈鱼、鲇鱼等。利用这些鱼类,既可以清除池塘里经济价值低的小型野杂鱼类,将它们转化为优质水产品,又可为放养鱼减少争食、争氧对象,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一般每亩水面可套养肉食性鱼类10—30尾。要注意的是,肉食性鱼类投放时规格要小于主养鱼类,以保证主养鱼的安全。

  4、精养绝后的品种:即引进养殖湘云鲫、湘云鲤等三倍体鱼类。因这些鱼类不能繁殖后代,具有生长快、肉嫩味鲜等优点,而且在较低的温度下(5℃)仍可摄食生长,相对延长了生长期,产量较高。

  5、暂养味美的品种:如泥鳅、黄鳝、黄颖、虎头鲨等,长期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小品种”,规格小、产量低,现在这些小品种由于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逐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价格多年来比较平稳,可以利用春季将规格较小的黄鳝、泥鳅买进来,实行投饲精养。经过几个月饲养后再上市,不但可达到较大规格,同时市场价格也会有较大提高。

    乌鱼养殖前景

  乌鱼肉多而白嫩,味鲜美,富有营养。据分析,每百克含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钙57毫克、磷163毫克、铁0.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25毫克、尼克酸2.8毫克。乌鱼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脾、补血滋乳汁、愈合伤口、利水消肿之功效。在港澳地区,尤其在日本,被视为珍贵补品,它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晶。

  乌鱼的养殖方法

  (一)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择和培育

  可在冬季将捕获的500克以上、体格健壮的乌鱼作为亲本,放人有水草的池塘培育,水深以1米左右为宜,可单养,也可与家鱼混养。在池中投放一些小虾,杂鱼,或蛋白质较丰富的精饲料。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水质。到次年4—5月,便可发育成熟,水温适当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

  2.亲鱼雌雄鉴别

  性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突出,胸部丰满圆滑胸鳞白嫩微黄;生殖孔大而突出,呈三角形、粉红色;身体比同龄的雄鱼短;背鳍上的斑点较大而模糊,不甚规则,呈淡黄色、半透明。雄鱼体较长,生殖孔较小,充分成熟的雄鱼未射精以前,体侧稍呈美丽的紫红色,腹部肥软,背鳍上有白色小圆斑,自上而下排列整齐,圆点愈白、愈多则愈成熟。

  3.自然产卵

  每年到了繁殖季节,性腺成熟的乌鱼多集中在湖泊、河边和池沼水草茂盛的浅水地带产卵、受精,进行自然繁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为获得大量的鱼苗,也可摸拟自然条件让其自行产卵。

  (1)产卵季节

  乌鱼的产卵季节为4—9月,华南地区从4月中旬到5月为产卵的盛期;华中和华东地区为5—7月中旬,以6月较为集中;黄河流域地区为6—8月。

  (2)产卵

  产卵容器可用l平方米的小水泥池、土池或水缸、木盆、小网箱,每个容器放亲鱼1组,雌雄配比1:1。也可用较大的产卵池,面积0.3—3亩均可,池底要有深浅两部分,池塘边沿和中央较深,水深约1米,其余部分较浅,水深o.5米左右。水质要保持清新,池内要栽植水草加水浮莲等,池堤周围用砖等材料加高30—40厘米,以防亲鱼跳出池外。每2平方米可放l尾雄鱼和l尾雌鱼。每天要绐亲鱼投喂小杂鱼,投喂量以每尾25克左右为宜,以免让亲鱼长得过肥。临近产卵前,雌鱼先用口将水草围成团状的草堆,然后口吐泡沫做巢。

  产卵一般在黎明前进行。产卵时,雌、雄亲鱼先后游至鱼巢下产卵、受精。产卵后,雌、雄亲鱼都不离开鱼巢,潜伏在鱼巢下保护鱼卵。鱼卵呈黄色、属浮性卵。孵出的仔鱼为黑色,成群在水面或水底游动,亲鱼则在旁边守护。当幼鱼长到1—3厘米时,体色逐渐转为黄绿色,腹部灰白、浮动活泼,活动范围也随着扩大,亲鱼就开始放松保护。

  当幼鱼长到4—5厘米,体色由黄绿转为墨绿,开始独立生活,亲鱼也离开鱼巢和幼鱼群。所以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应巡视产卵池周围的草丛,一旦发现受精卵或刚孵化出的仔鱼,就应及时捞起,移人孵化池或鱼苗池。

  4.乌鱼的人工催产

  人工催产可采用鲤、鳙、鲢的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注射。脑垂体的剂量为:雌鱼每0.5公斤体重用鳙或鲢的脑垂体7个(鲤鱼脑垂体1个相当于2.7—3个鳙或鲢脑垂体),第1针注射2个,第2针注射5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用量,雌鱼每0.5公斤体重注射800一1000国际单位,第1针注射总量的1/3,其余作第2次注射。雄鱼用药量为雌鱼的一半,在雌鱼注射第2针时才注射。两次注射的时间差为24小时。给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即可将雌、雄亲鱼配对放人产卵池中,等待自然产卵。产卵期间,应严格遮光,池顶要覆盖,以防亲鱼跳出池外。

  5.孵化

  亲鱼在产卵受精后,即可收集受精卵放人孵化池中孵化;或者将产卵后的亲鱼从产卵池中捞起,移人其他水池中暂养,让受精卵留在原产卵池中孵化。产孵池要用0.1ppm的孔雀石绿消毒一次。消毒以后,为保持水质清新,要一边注水,一边排水,保持水位不变,以免振动受精卵。受精卵也可放人脸盆或网箱中静水孵化。1个脸盆可放鱼卵500粒左右;网箱每平方米可放鱼卵1—2万粒。孵化中不需换水,只要及时拣除死卵就行,若生产规模较大,也可以把受精卵放人环道池中流水孵化。

  受精卵在2—3天左右即可孵出鱼苗。刚孵出的仔鱼以卵黄囊为营养,3—4天后,卵黄囊消失,并开始摄食,即转入鱼苗池进行培育。

  (二)苗种培育

  1.水泥池培育

  水泥池大小根据生产鱼苗的规格而定,水深0.5—1.0米。放鱼苗前要先行消毒。首先排干水、晒底,每亩用200公斤生石灰消毒,并施加有机肥培养浮游生物。经一星期,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起来后,鱼苗即可下池。每平方米可放养鱼苗200—300尾。若天然饵料不足,可用尼龙细纱布做的手抄网到野外或专门培育池采集水蚤和轮虫,也可用蛋白质饲料、人工培育的酵母制成混合饲料作为饵料,但必须做到少量多餐,均匀撒布于水面、让鱼苗充分摄食。乌鱼有互相残食习性,应及时捕捞过筛,大小分养。饲养20天左右,鱼苗达到3厘米以上,就应转入面积较大的土池或池塘中培育。这时可直接投喂蛆、蚯蚓、小虾等活饲料和剁碎的鱼类肉类。这种饵料可连续用4—6周,待鱼苗长度达到5—6厘米时,便可转人成鱼池中养殖。

  2.池塘培育

  池塘条件和培育方法与家鱼苗培育基本相同。放养鱼苗前,鱼苗塘应先清理消毒,并施放基肥培养浮游生物。每南可放鱼苗5—10万尾。放鱼后头一周,可不必投饵,以后就要适时追肥,并捞取水蚤投喂,每天每万尾鱼苗投喂水蚤3—4公斤。经20天左右的培育,幼苗全身变成桔黄色,不久又变成黑色,全长可达3—4厘米。这时应及时进行分塘饲养,每亩放养密度减为3000—4000尾。每天应投喂切碎的小鱼、小虾,并投喂蛋白质较高的人工配合饲料。再经过1个月左右的饲养,全长达5—6厘米,即可转入成鱼池养殖。

  (三)养成

  乌鱼成鱼的养殖,常见方法有主养和混养。

  1、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

  面积1—2亩,水深1。5—2.0米,水源要充足:为防止乌鱼跳出池外,池堤四周要用竹篱笆或塑料网纱加高50—60厘米;同时还可在水面放养一些水浮莲,供乌鱼在炎热天气避暑。

  (2)鱼种放养

  一般每亩可放养5—6厘米的鱼种5000—8000尾,或10—15厘米的鱼种3000—4000尾。此外,还可混养少量鲢、鳙、鲤鱼等,以控制池塘水质。

  (3)饲养管理

  池塘主养乌鱼,投喂饲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门投喂活饵,当年乌鱼主要投喂小鱼虾;第2年除投喂小鱼虾外,还可投喂青蛙,根据鱼的大小每尾每天3—10只。要注意控制投喂数量,让鱼养成一次吃完所投饲料的习惯,以免发生浮头现象。

  另一种是投喂以鱼粉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但要注意从小就开始驯饵,一直坚持投喂配合饲料,以固定它的食性,切忌在驯饵中途投喂活饵,以免使驯饵失败。每天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5%一7%。在饲养过程中,要根据鱼种生长情况,及时将生长较快的、达到商品规格的乌鱼用网捞起,以免大鱼种残食小鱼种。

  为了保持水质清新,每天要加注一些新水,最好能保持微流水养鱼。饲养1年时间,平均个体可达0.5公斤以上,亩产可达150—200公斤。

  2、混养

  在养殖四大家鱼或主养罗非色的池塘中混养乌鱼,不必专门投饵,可让乌鱼摄食池塘中的野杂鱼虾以及过度繁殖的罗非鱼苗,对家鱼、罗非鱼生长有利。但一定要使其他鱼类的规格比乌鱼大一倍以上,以免受其伤害。一般成鱼池可混养5—6厘米的乌鱼40—50尾,亲鱼池混养20—30尾。经过5—6个月的饲养,一般每尾可长到150—400尾,大的可长到500克以上,亩产可达15—20公斤。

    以上都是关于乌鱼的养殖方法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