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期适应在仓库内生活,黄粉虫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昆虫的生活习性,而且这些习性是由遗传所控制的,不会因人为影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以,进行人工养殖就是要在全面了解黄粉虫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科学营造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其习性要求的饲养条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黄粉虫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吧。

黄粉虫的生活习性

1.活动习性

黄粉虫幼虫具有一定的爬行能力,在食物缺乏时会爬行寻找食物,但遇到光滑的表面很难爬行过去。蛹只能依靠扭动腹部在小范围内运动,不能爬行前进。成虫活动的昼夜节律不太明显,白天和晚上均能活动取食和交配产卵,但以夜晚最活跃。成虫飞行能力极弱,但爬行能力较强,可以迅速从一个地方爬行到另一个地方,但遇到光滑的表面也很难爬行过去。因此,人工养殖时可以利用幼虫、蛹和成虫的这些活动特点进行控制饲养。此外,成虫和幼虫均喜欢群集活动和取食,在饲养过程中常可见到许多成虫和幼虫群集成堆。由于群集运动时的互相摩擦能促进虫体血液循环和食物消化,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这就为高密度养殖奠定了基础。但同时群集也会使小范围内的温度迅速升高,在高温季节养殖时应注意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

黄粉虫的生活习性

2.趋光习性

黄粉虫具有喜昏暗怕光照的习性,对弱光有正趋性,对强光有负趋性。在自然条件下,成虫喜欢潜伏在阴暗角落或杂物下躲避阳光;在明亮环境中,幼虫多潜伏在粮食、面粉、麦麸、米糠表层下1~3厘米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常常可以见到成虫喜欢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活动和产卵,可利用成虫的负趋光性将成虫分离出来。根据这些特点,在养殖环境营造方面,应注意遮蔽养殖场所的门窗,有目的地创造较暗的环境,把养殖场房内的光照强度控制在50~100勒,尽可能避免强光线照射。幼虫饲料的厚度应保持在3.0~4.5厘米,以满足幼虫在浅层饲料中活动取食的要求。

黄粉虫的生活习性(2)

3.取食习性

黄粉虫的卵和蛹为不取食的虫态,幼虫和成虫属于杂食性昆虫。在自然界多发生于各类农产品仓库中,资料记载该虫可取食各种谷类、面粉、米粉、麦麸、薯干等粮食和各种谷物碎屑,也取食面包、饼干、油料、羽毛、干鱼、干肉、虫尸、鼠粪、菜叶、瓜果和一些发霉贮藏物。从理论上讲,凡是具有营养价值的农副产品都可作为人工养殖的饲料,但不同饲料的营养成分差别较大,直接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成虫的产卵繁殖及寿命。因此,选择饲料种类和合理搭配饲料是人工养殖黄粉虫的重要环节。黄粉虫幼虫的耐饥力较强,在适宜生长季节缺食10天以上不会饿死,在温度较低时饥饿6个月以上也不会马上死亡,特别适合作为蝎子等特种经济动物的活体饵料。

黄粉虫的生活习性(2)

4.自残习性

黄粉虫成虫和幼虫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在不同虫态混合饲养条件下,成虫常常取食幼虫和蛹,甚至随取食饲料吞食掉自己产下的卵,幼虫也会取食卵和蛹。在成虫或幼虫单虫态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若虫态发育差异较大且饲料缺乏,成虫或幼虫也会自相残杀。试验观察表明,羽化1~3天的成虫最容易受到其他成虫的伤害,大龄幼虫常常取食低龄幼虫和刚刚蜕皮的幼虫。因此,做好不同虫态和不同发育阶段幼虫、成虫的分离饲养,控制适当的饲养密度,满足饲料持续供应等是进行人工养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黄粉虫的生活习性(2)

5.繁殖习性

黄粉虫成虫羽化4~5天后开始交配,交配时间多在晚上8时至凌晨2时。雄虫的交配能力较强,可连续与8头雌虫交配而不影响寿命和受精率。所以,在大规模饲养时,为了减少多余雄虫对饲料的消耗和高密度下虫体间的相互干扰,可考虑在1∶1性比例条件下让雌、雄成虫连续交配10天后去除雄虫,或在蛹期淘汰掉部分雄虫,把雌、雄性比例提高到3∶2以上。雌虫也具有多次交配的习性,且随交配次数的增加产卵量成倍增加。雌虫交配3~5天后开始产卵,卵常单产或堆产于饲料表面,由于产卵的同时分泌有大量黏液,卵外一般黏附有细碎的饲料或其他粉状物,对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雌虫的产卵时间看,全天均可产卵,但夜间的产卵量多于白天。从产卵高峰看,羽化后10~30天为产卵高峰,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95%,其中70%的卵集中在羽化后15~25天产出。羽化40天后产卵量明显减少,为了节约饲料,可及时淘汰这些成虫。若饲养条件较好,产卵期也可达60天以上。从总产卵量看,单雌平均产卵量受温度、湿度、饲料营养、交配状况、养殖密度等影响较大,一般为150~350粒,若饲养条件较好,单雌总产卵量可达400~500粒,最高可达680粒以上。从日产卵量看,在产卵高峰期内日均产卵量相对稳定,平均每天产卵6~10粒,最多可达40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