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元的养殖综述
1.药理药性
土元属鳖蠊科昆虫药用小动物。别名地鳖虫、地乌龟、簸箕虫、土鳖等。现代中医药典称“土鳖虫”,性寒有微毒,具有去瘀止血、消肿止痛、通络理伤、接筋续骨等功效,是理血伤科要药,主治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闭经等症。现代医学证明对白血病,癌症等也有一定疗效。与土元配伍的中成药达600多种。
2.土元的形体构造
土元母成虫体长约3.4厘米,宽2厘米。身体呈椭圆形,灰褐色,上下扁平,胸腹部棕红色,头小隐于前胸,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较发达,咀嚼式口器,背上有横节覆瓦状排列,胸部有足3对,较发达。
土元雄虫体长2.8厘米,宽1.5厘米,淡褐色,体态轻盈,头较母虫略小,足3对,翅2对,较发达。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半透明,折叠于背部,有短距离飞行能力,由上向下飞行可达5-6米,有尾须一对。
土元经雌雄交配后产下卵块,形似稻谷,较稻谷大1-1.5倍,长1厘米左右,颜色棕红。卵块表面有纵纹,每个纵纹内有幼虫一个,双行排列,一个卵块内含8-16个幼虫不等。
3.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的疏松土囊中。野生状态下的土元多生活于灶间、墙角、落叶树林下的腐殖质土囊及碎石间,入土深度可达0.5-0.6米。白天入土休息,傍晚开始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夜晚7-12时是土元活动的盛期。
土元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多种蔬菜叶、根、茎、花、多种树叶及各类杂粮,也吃动物性残渣、粪便等。
野生状态下的土元生长周期为2.5-3年。5-10月为土元的活动期,气温在13℃以下入土休眠,不食不动、抗寒冷,-10℃时仍冻不死。耐高温,40℃时仍热不死,38℃以上吃食减少,不入土,活动频繁。
温度在25℃-35℃时,土元每二十天蜕一次皮,每蜕一次皮体型增加一倍。雌土元一生蜕11次皮,蜕完11次后性成熟,活动频繁,爬行于墙壁,树干等物体上,生殖器散发出特有的气味,吸引雄土元交配。雄土元交配后20天死亡。一只雄土元可与几十只雌土元交配。雌土元交配后7天开始产卵。每7天产粒卵,无须二次交配。一个雌土元能产数十只孵块,所产孵块在温湿度适宜状态下,43天孵化出虫。土元幼虫形状都是椭圆形,无公母之分。
1.药理药性
土元属鳖蠊科昆虫药用小动物。别名地鳖虫、地乌龟、簸箕虫、土鳖等。现代中医药典称“土鳖虫”,性寒有微毒,具有去瘀止血、消肿止痛、通络理伤、接筋续骨等功效,是理血伤科要药,主治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闭经等症。现代医学证明对白血病,癌症等也有一定疗效。与土元配伍的中成药达600多种。
2.土元的形体构造
土元母成虫体长约3.4厘米,宽2厘米。身体呈椭圆形,灰褐色,上下扁平,胸腹部棕红色,头小隐于前胸,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较发达,咀嚼式口器,背上有横节覆瓦状排列,胸部有足3对,较发达。
土元雄虫体长2.8厘米,宽1.5厘米,淡褐色,体态轻盈,头较母虫略小,足3对,翅2对,较发达。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半透明,折叠于背部,有短距离飞行能力,由上向下飞行可达5-6米,有尾须一对。
土元经雌雄交配后产下卵块,形似稻谷,较稻谷大1-1.5倍,长1厘米左右,颜色棕红。卵块表面有纵纹,每个纵纹内有幼虫一个,双行排列,一个卵块内含8-16个幼虫不等。
3.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的疏松土囊中。野生状态下的土元多生活于灶间、墙角、落叶树林下的腐殖质土囊及碎石间,入土深度可达0.5-0.6米。白天入土休息,傍晚开始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夜晚7-12时是土元活动的盛期。
土元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多种蔬菜叶、根、茎、花、多种树叶及各类杂粮,也吃动物性残渣、粪便等。
野生状态下的土元生长周期为2.5-3年。5-10月为土元的活动期,气温在13℃以下入土休眠,不食不动、抗寒冷,-10℃时仍冻不死。耐高温,40℃时仍热不死,38℃以上吃食减少,不入土,活动频繁。
温度在25℃-35℃时,土元每二十天蜕一次皮,每蜕一次皮体型增加一倍。雌土元一生蜕11次皮,蜕完11次后性成熟,活动频繁,爬行于墙壁,树干等物体上,生殖器散发出特有的气味,吸引雄土元交配。雄土元交配后20天死亡。一只雄土元可与几十只雌土元交配。雌土元交配后7天开始产卵。每7天产粒卵,无须二次交配。一个雌土元能产数十只孵块,所产孵块在温湿度适宜状态下,43天孵化出虫。土元幼虫形状都是椭圆形,无公母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