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随着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大批的农村青年投入到了创业大潮之中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几年前,秦安县青年农民李旭宏筹钱养起了蝎子。经过几年风雨,如今,他已经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蝎子王”。
“蝎子王”成功的背后,对农村青年创业有哪些启示?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位“80后”的农村创业者。
全县第一个敢“吃”蝎子的人
李旭宏家住秦安县千户乡千户村,这里山大沟深,人多地少。为了生计,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外出打工。
出生于1980年的李旭宏初中毕业后就出门打工,他修过高楼,铺过马路,最终还是回到了家乡。2008年左右,他尝试着在当地贩卖花椒,但没有挣到多少钱。
2009年夏天,一个商机“闯”入了李旭宏的生活:外地有人在秦安一带收购野生的蝎子,每斤活蝎子的价格200多元。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村民一天能抓到一斤多蝎子,后来,抓的人越来越多,而蝎子越来越少。
“蝎子能不能人工养殖?如果可以,这是个不错的致富门路。”李旭宏找到了收购蝎子的商贩。对方告诉他,蝎子可以入药,也可以食用,市场前景非常好,但人工养殖蝎子技术要求很高,市场风险也很大,能赚钱但也可能血本无归。
“只要人工能养,为什么不能试一试呢?”根据商贩提供的信息,李旭宏前往山东,找到了一家蝎子养殖基地,花钱学习蝎子养殖技术。
2010年6月,李旭宏从山东引来了1000只种蝎,在自家的一间破屋里,养起了蝎子。前期学习、引种、整修场地、置办设备,一下子就花去了好几万元。
在家里养蝎子,李旭宏不仅成为千户村的第一人,也是整个秦安县第一个敢“吃”毒蝎的人。
经两次失败终获成功
“这娃娃胆真大,这不是白白往里面赔钱吗?”当时,村上的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一行业,家里人更是担心。
根据学习来的技术,李旭宏利用砖瓦、石棉瓦以及鸡蛋托给蝎子置办了窝,还找来了煤炉,给养殖室加热,让房间保持恒温。为了解决蝎子的“吃饭”问题,李旭宏在其他的房间里人工养殖黄粉虫。
40天左右,第一批小蝎子出生了,李旭宏喜出望外。蝎子昼伏夜出,喜欢吃黄粉虫。每天晚上,李旭宏顾不上自己吃饭,拿着手电筒,看着这些小家伙窜来窜去,然后,抓着黄粉虫给它们喂食。
然后,没几天,李旭宏就发现了问题:小蝎子的数量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连续几夜,他着急得无法合眼。终于,在一天深夜,李旭宏在蝎窝中看到了惨烈的一幕:一只小蝎子在窝内蜕皮时,有只大蝎子突然闯入,凶残地将其吃掉!
蝎子为什么会互相残杀呢?李旭宏拨打了山东老师的电话。老师告诉他,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有二,一是黄粉虫太少,蝎子吃不饱;二是蝎子窝制作有问题。
第一批人工养殖的蝎子以失败告终,但李旭宏没有气馁。他根据老师的建议,扩大了黄粉虫的养殖规模,同时对蝎窝进行了技术改良。
不久,他的第二批小蝎子又出生了。这一次,蝎子吃不饱自相残杀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但这批蝎子却生长得特别慢,最终也没有长大。
李旭宏再次琢磨、查找,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蝎子的生长环境非常苛刻,养殖室内温度必须在35摄氏度左右,而他的煤炉忽冷忽热,无法恒温,影响了蝎子的成长。
“怎么办?难道我们这边不适合养蝎子?”两次失败后,李旭宏有点灰心。他通过一个蝎子养殖QQ讨论群,向全国其他地方的养殖户取经。
通过学习,李旭宏找到了解决养殖室恒温的方法,并再次投入资金,引进种蝎,东山再起。
2012年5月,几经周折,李旭宏的第三批蝎子终于养殖成功了。这一次,他只卖出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余的作为种蝎,扩大养殖规模。
2013年,李旭宏筹款50多万元,将蝎子养殖场房扩大到了1000多平方米。当年,一斤活蝎的收购价格达到了450元,李旭宏一次获利40多万元。2014年,他的年收入突破50万元。
不经历失败,怎么能取得成功?几经周折,李旭宏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蝎子王”。如今,他不仅在老家盖起了小洋楼,而且还在天水市买了楼房,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想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日前,记者见到李旭宏的时候,他正在忙着办理银行贷款。“我打算发展本地的生态农业,让更多的人富起来。”采访中,李旭宏告诉记者,现在,他的蝎子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养殖场靠父母和表弟3人打理就足够了,他想把自己腾出来,做一些其他的事。
“现在很多农村年轻人都跑到外面去打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实,农村的天地更广阔。”李旭宏说,以千户村为例,这里虽然土地很少,但搞种植、养殖还是有很多机会。今年8月,他和同村的几名年轻人一起,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我们秦安的苹果质量非常好,但多年以来,只能借助静宁、天水等地的品牌上市销售,我们为什么不做自己的品牌?”李旭宏说,眼下,他正在寻找一个适合秦安本地的商标,登记注册后,将本地苹果推向全国市场。
“农产品市场非常广阔,除了苹果,我们秦安的花椒、蜂蜜等产品的品质也非常好,完全可以在全国同类产品中立住脚。”李旭宏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眼下,农村很多人都在创业,但大部分人均以失败而告终,他们为什么难以成功?”采访中,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李旭宏分析后认为,农村青年创业,难在文化层次低,没有专业优势,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产品销售渠道;自身资金薄弱,经常会遭遇资金链断裂。同时,很多人在遇到一些挫折后,往后被困难吓到,不能持之以恒。
“其实,只要项目前景好,只要用心做,就能取得成功。”李旭宏说。